太阳系的奥秘_教案1.doc

太阳系的奥秘_教案1.doc

ID:48673235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7

太阳系的奥秘_教案1.doc_第1页
太阳系的奥秘_教案1.doc_第2页
太阳系的奥秘_教案1.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太阳系的奥秘_教案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太阳系的奥秘【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设法计算从各个行星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到太阳的时间。2.能按照要求制作一个组成太阳系各个主要星球位置关系的模型。3.能设法找到相关资料证实本组制作模型的正确性。(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计算结果和学习感受。2.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进行制作。(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正确描述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2.初步了解行星、恒星、彗星等不同星体的特点。【教学重难点】重点:熟悉太阳系的主要成员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序。难点:通过数据分析、计算、模拟来认识太阳系的庞大。【教学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

2、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白纸、铅笔、绳子、尺子、橡皮泥等。【教学过程】(一)导入:了解日心说的发展史1.每天,我们都可以看到太阳东起西落,在很久很久以前,古人看到这种现象,就认为太阳在绕着地球做圆周运动。你们认为古人的这种观点正确吗?(学生讨论、回答)2.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同学们都从课外书了解到是地球绕着太阳转。从古人的“太阳绕着地球转”的观点发展到今天“日心说”的观点,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一找,哪些科学家为“日心说”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学生阅读、回答)3.师生小结:(1)哥白尼:日心说的创立者;(2)布鲁诺: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3)3/3开普勒:德国

3、天文学家,以数学的和谐性探索宇宙,在天文学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4)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发现支持“日心说”的新的天文现象;(5)牛顿:创制了反射望远镜,发现了万有引力。(二)庞大的太阳系1.出示太阳系的图片及天体运动动画。2.学生观察:你可以看到哪些天体?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呢?3.学生汇报。4.教师介绍: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它转的一群天体组成。如果把太阳系比作一个大家庭的话,太阳就是一家之主。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发光、发热的恒星,吸引着其他的成员按照一定的轨道,环绕自己逆时针运动。5.太阳系除了太阳这个主人,还有其它一些主要成员,而我们生活的地球正是浩瀚的太阳系里的一颗

4、普通的行星,它还有7个兄弟呢!我们按照与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来看一下,有哪些行星?6.在八大行星当中,你最喜欢哪一颗,并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这颗行星的特点。7.(出示课文表格)这是太阳系中各大行星的直径和到太阳距离的数据,根据表中的数据能发现什么?8.根据行星的赤道直径大小,对八大行星的体积进行排序,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图片直观感知。9.计算:(1)根据行星的体积大小,对八大行星进行排序。(2)如果可以到太阳去旅行,可以选择每小时飞行2000千米的飞机、每小时飞行40000千米的火箭、每秒钟传播30万千米的“光速飞船”作交通工具,分别需要多长的时间?(3)如果分别使用这三种交通工具,

5、从火星或海王星到太阳,又各需要多长的时间呢?10.将计算的结果与同学进行交流。(三)建立太阳系模型1.出示任务:你能够根据计算的结果和自己知道的有关太阳系的知识,做一个太阳系的模型吗?2.小组讨论:我们的模型应该怎样做?3.小组分工。4.考虑:我们是按照各大行星到太阳的距离来做,还是按照各大行星的大小来做呢?5.选择材料:我们小组采用哪些材料来做呢?3/36.制作提示:课本。7.学生制作太阳系模型。(四)拓展:阅读科学在线1.组织同学自行阅读教材有关冥王星的小资料。2.谈话:通过冥王星由大行星到排除行星行列之外过程的了解,你如何看待科学认识的发展和人们对于错误认识改正的态度?3

6、.学生在班级内展开汇报、交流,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相互间就各自观点展开讨论。如果学生有思考或表达的障碍,教师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引导或总结。无论是学生自行探讨还是教师引导,在这里活动目的只有一个:让同学们认识到科学研究的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同时认识到科学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提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大家可以到天文馆去看看,学习一下,了解更多的关于太阳系的知识。4.阅读资料,了解彗星。【板书设计】太阳系的奥秘1.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它旋转的一群天体组成。2.太阳系是由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组成的。3.制作太阳系

7、模型。【教学反思】本课在设计上努力体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教学理念,做到了以下几点:1.课前指导学生多种渠道搜集与太阳家族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将探究延伸至课外,带着问题去,带着成果来。2.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探究氛围,学生组内充分交流,课上自由发问,学生各抒己见,探究味很浓。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参与度高,思维活跃,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表现出了浓厚的探究兴趣。3/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