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装备制造基地码头工程东区堆场、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东区).doc

重型装备制造基地码头工程东区堆场、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东区).doc

ID:48679565

大小:333.50 KB

页数:79页

时间:2020-02-27

重型装备制造基地码头工程东区堆场、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东区).doc_第1页
重型装备制造基地码头工程东区堆场、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东区).doc_第2页
重型装备制造基地码头工程东区堆场、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东区).doc_第3页
重型装备制造基地码头工程东区堆场、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东区).doc_第4页
重型装备制造基地码头工程东区堆场、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东区).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型装备制造基地码头工程东区堆场、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东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苏州港张家港港区段山港作业区重型装备制造基地码头工程东区堆场、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淮安市镇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二〇一三年九月一日一、工程概况及特点(一)、工程概况1.1工程地理位置苏州港张家港港区段山港作业区重型装备制造基地码头后方道路与堆场工程位于张家港市大新镇的段山港~朝东圩港(长江澄通河段浏海沙水道起始段的右岸)、张家港市沿江经济开发区内。后方道路与堆场工程为苏州港张家港港区段山港作业区重型装备制造基地码头的配套工程。1.2工程规模苏州港张家港港区段山港作业区重型装备制造基地码头工程东区堆场道路工程占地面积约16万㎡,结构采用高强连锁块结构和混凝土大板结构。其中堆

2、场面积138455㎡,混凝土道路面积23889万㎡,以及相配套的排水管道、电缆井及路灯基础等。1.3结构形式1、道路:抗折4.5Mpa混凝土路面层厚度28cm,6%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度30cm,级配碎石垫层厚度20cm;2、堆场:C50混凝土预制联锁块面层厚度10cm,下设中粗砂垫层厚度3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度45cm、级配碎石垫层厚度25cm;3、排水管网(1)雨污水管道:D200~D700采用HDPE塑钢缠绕管热熔接口,D1200采用Ⅱ级钢筋混凝土承插管道,120°钢筋混凝土管道基础;(2)检查井:均为钢筋混凝土井。4、附属设施:各种钢筋混凝土电缆手孔井、水表

3、井、阀门井、消火栓井、高杆灯、路灯基础等;1.4现场自然条件1、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勘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m/s2,对应于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区。2、气象港区属亚热带温润性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1)气温年平均气温15.2℃极端最高气温38.1℃极端最低气温-14.2℃最高月平均气温27.8℃最低月平均气温2.2℃(2)降水多年平均降雨量1025.5mm历年平均降雨天数>0.1mm124d>5.0mm50d>10.0mm30d>25.0mm10.5d>50.0mm

4、3d历年一小时最大降雨量93.2mm历年10分钟最大降雨量26.2mm最长历时降雨量109.2mm最长连续降雨日数14d(3)风况长江下游由于地处平原,又当北方冷空气南下和太平洋高压气旋北进的路径,冬春有寒潮入浸,夏秋有台风袭击,风力远较长江中上游为大。据该区域沿江的江阴、张家港、常熟气象站多年观测资料分析,本区域冬季盛行西北风和东北风,夏季以东南方向的海洋季风为主,春秋季为过渡期,以偏东风为主。从多年风况资料看,当地常风向为SSE、ESE向,频率各占10%。次常风向ENE、SE向,频率各占8%。强风向ESE、SE向,最大风速20m/s。全年出现>5级的大风天数约37

5、天。影响当地的台风平均2-3次/年,风向多为NE向,风力常在5~8级。(4)雾况多年情况表明,雾的出现多发生在清晨和夜间,上午10时后消散。多年平均雾日数28.7d年最多雾日数66d最长一次雾连续时间71小时32分能见度<1000m雾日年平均6.5d年最多11d多年持续至上午8时后的雾日8d(5)相对湿度本地区年平均相对湿度76%。(6)雷暴多年平均雷暴日30.9d3、工程地质陆域表层为人工填土、耕植土及吹填砂,上部为淤泥质土及一般粘性土,中部为稍密~中密状粉细砂及软塑状粉质粘土夹砂、稍密~中密状粉土;下部主要为密实状中粗砾砂及粉细砂。根据勘察资料本工程所处地层各单元

6、土体的分布及物理力学特性自上而下如下:①人工填土(Q4ml):成分为褐黄色粘性土混碎石、砖块等,混砂不均,本次勘察仅见于表层,揭露厚度0.5~2.1米。①-1耕植土(Q4ml):一般为褐黄色粉质粘土,混砂不均,表层混较多植物根系,本次勘察仅见于表层,揭露厚度1.2~2.7米。①-2吹填砂(Q4ml):褐黄色,含云母,混少许粘性土,主要见于陆域表层,厚度不均,一般松散~稍密状态,本次勘察揭露厚度1.0~5.6米②淤泥质粉质粘土(Q4al):褐灰色、灰色,混砂不均,含云母及腐植物,呈流塑状,该层主要分布于勘区水域表层,平均层厚3.5米左右,最厚达6.7米(ZK5)。该层土

7、质差,具高含水量,高压缩性,低强度的特性。②-1淤泥(Q4al):褐灰色、灰色,混砂不均,含云母及腐植物,呈流塑状,该层主要分布于勘区水域表层,平均层厚1.5米左右,最厚达4.0米(ZK12)。该层土质差,具高含水量,高压缩性,低强度的特性。②-2粉质粘土(Q4al):褐灰色,饱和,一般流塑~软塑状态,局部可塑状态,混砂不均,局部含少许腐植物。此层在呈透镜体及薄层状分布,平均分布厚度3.6米左右,最厚达11.7米(ZK16)。该层土质较差,具高含水量,高压缩性,强度较低的特性。②-3粉土(Q4al):灰色,湿~很湿,稍密~中密状态,混较多砂,含云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