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赏识、耐心.doc

真诚、赏识、耐心.doc

ID:48693310

大小:1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7

真诚、赏识、耐心.doc_第1页
真诚、赏识、耐心.doc_第2页
真诚、赏识、耐心.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真诚、赏识、耐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真诚、赏识、耐心——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精彩负责任的教育应当是科学,理性、和谐的高品位的教育,应当是更关注人性的提升,人格的健全,人的终身发展的教育。使学生中智力优异的、智力中等的、甚至是有残障的学生都能品尝到不断成功的愉悦,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一个不可重复的资源,每一个生命都能自由绽放。“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在一个班级里,优异的学生更容易受到老师的重视和赏识,而后进生,由于他们的行为举动影响了班级的声誉和成绩,总是容易受到老师的轻视和责骂。长期如此,这些学生往往对老师存着一定的戒备心理,甚至有时还产生了一种对立的情绪。在

2、这种情况之下,教育转化工作根本就无从谈起。只有真诚的师生关系,加以适当的引导教育,才能较好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达到我们教育的目标。在一个班级中,如果我们仅以成绩高低来衡量学生,对每一个学生是多么残酷的事情,而对每一个家庭又是怎样的灭顶之灾,对将来的社会发展又会造成多大的社会隐患。要知道,我们老师面对的每一个学生在老师心目中仅是几十分之一,而在每一个家庭中却是全部。比如班上的牛某,平时自由懒散、我行我素。迟到了,你批评他,他说:“老师,我只是稍微迟到。”小测作弊,你批评他,他说:“老师,反正我不会,闲着也是浪费时间。不如拿书出来抄一抄,也能有点印象。”一

3、做错事,动辄则说:“老师,和以前相比,我进步多了。你得给我时间慢慢改进。”3总是如此敷衍塞责,所有科任老师都对他头疼不已。对于老师的指责批评,他早已刀枪不入,根本不痛不痒,不卖你的账。这样的学生,和他讲理说教他漠然置之,简单粗暴的责骂惩罚也只会让他变本加厉。我认识到,要改变他,先得和他建立感情,取得他的信赖,赢得他的好感,以此打开语言和感情交流的大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牛某虽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毛病缺点,但是他很讲义气,乐于帮助同学,在班上人缘不错。成绩虽然不好但还有一定的上进心。通过和家长的联系,我发现他对父母也很孝顺,但是母亲忙于照顾重病的

4、父亲,因此对他疏于照顾,父母对此既内疚又担忧。在观察了解他的过程中,我也逐渐改变了原先对他的简单而肤浅的看法,我站在他的角度,慢慢尝试重新去认识他、去了解他。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后,我开始找他谈心。我不再像开始那样,站在老师的高度,居高临下的告诉他你不该这样做,你应该那样做。我告诉他我对他的新认识,新看法。告诉他我对他的期待和盼望。告诉他想要达到自己定下的目标应该要怎样地调整自己、提高自己,而我愿意帮他出谋划策。除了这样开诚布公的谈心之外,我还细心留意他平时的表现,适时适度地对他的学习、日常表现多加关顾。就这样,我明显感觉到了他对我态度的软化,谈心时也愿

5、意把他虽然出格但却是真实的想法告诉我。虽然现在,我还不能改变他的一些顽固执拗的想法,但是至少我看到了希望。案例分析:一、用真诚获取学生的信任。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真诚是班主任获得学生信任的前提,而信任是教育的开始。师生的相互信任又是班主任工作能顺利开展的保证。教育需要师生的互动,心灵的碰撞,情感的共鸣。只有架起师生情感的桥梁,触动心灵的沟通,才能在学生的尊重与信任中,点化他们的动力,促进他们的成长。二、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优点,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3后进生毛病、缺点较多,心理特殊,不那么可爱,但他们

6、比优异生更需要老师的肯定和赏识。作为教师,应该努力让每位学生充满信心,尤其是后进生,只要发现他们现在比过去好,今天比昨天好,哪怕是点滴进步,都应表扬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继续努力,不断前进。要让他们确信:从现在开始,只要肯努力,不怕困难,意志坚定,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们照样能做到,并且能做得很好。三、以耐心期待他们转化。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身上的不良行为、不良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同样,“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也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应有长期的思想准备,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是因为后进生往往自律性差,意志力薄弱,容易反反复复。所

7、以做“后进生”的思想工作不要简单地认为通过一两次的谈心他们就能幡然醒悟、彻底改好。实践证明,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反而适得其反。班主任一定要有更大的耐心去帮助他们,鼓励他们,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及时给予引导,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改正缺点。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首先是作为一个人存在的,事先获得,充满个性特征的生命个体,人类内心的渴求在他们身上别无二致——渴望发现,渴望成功,渴望获得尊严,渴望获得赞扬.....从每一个孩子的眼神里流淌出来。教育的艺术在与拨动学生内心的琴弦,让学生的渴望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作为教师应当尊重每个独立自主的个体,因为社会需要各种

8、不同的人才。教育者的眼中没有差生,没有后进生,没有学困生,有的只是不同方面的人才而已。教育不应当强调学生从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