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作用--内力作用.ppt

地质作用--内力作用.ppt

ID:48748106

大小:2.50 MB

页数:37页

时间:2020-01-21

地质作用--内力作用.ppt_第1页
地质作用--内力作用.ppt_第2页
地质作用--内力作用.ppt_第3页
地质作用--内力作用.ppt_第4页
地质作用--内力作用.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质作用--内力作用.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泰山观日峰瞿塘峡桂林山水海洋陆地思考: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脉中的岩层中发现了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海洋陆地近年来,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陆地海洋一、地质作用1、定义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按能量的来源不同可分为:(1)内力作用——由地球的内能释放引起的(2)外力作用——由地球以外的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引起的2、类型二、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一)岩浆活动:岩浆高温高压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常见岩浆岩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火山岩)花

2、岗岩:我国的黄山、华山、衡山等都是花岗岩分布区,名山。玄武岩:如我国东北的五大连池(侵入岩)(喷出岩)侵入岩矿物结晶颗粒较大,密度大,坚硬,常用做建筑材料.喷出岩形态各异,常用来制作观赏石材,如玄武岩制作的盆景(二)地壳运动(构造运动)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山系,海洋或裂谷垂直运动(升降运动):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定义:由内力作用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内部物质发生变位的运动。。类型:褶皱断层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叫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有力证据,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褶皱: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基

3、本形态。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等;褶皱隆起常形成山脉:背斜向斜背斜向斜受外力侵蚀,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的影响,裂隙发育明显,侵蚀程度较大;而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力,岩层变的紧实,不易受侵蚀褶皱形成的初期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一段时间后,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新老区别背斜与向斜:(1)岩层的弯曲方向(2)岩层的新老关系: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向斜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基本形态产生原因岩层形态地表形态地形倒置褶皱岩层向上拱起岩层向下弯曲山岭谷地或盆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背斜向斜褶皱有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岩层受挤压弯曲变形1.褶皱(因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岩性较疏松,易侵

4、蚀成谷地)(槽部受挤压作用岩性较坚实,不易侵蚀反而成山岭)2.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位,形成断层123123断层面:陡崖断层线:沟谷、河流断层地堑——常形成狭长的凹陷地带,如汾河谷地、渭河平原地堑地垒地垒——常形成断块山,如华山、庐山、泰山探究:研究地质构造有何实践意义?B处,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和储气构造。(1)A、B两处地质构造中有可能发现石油的是哪一处?(2)欲在此处建一个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A处还是B处开凿?(提示:从工程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考虑。)(3)c处计划修

5、建一座水库,请分析其可行性。选择B处开凿,因为岩层向上隆起符合力学原理,不易塌陷,同时不易积存地下水。C处有断层,在此处建水库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等地质灾害;另外断层破碎带还会造成水库漏水。北ABC背斜良好的储油构造——岩层封闭好:石油、天然气埋藏区隧道的良好选址——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积水采石场选址——顶部地带;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断层铁路、公路、桥、水库应避开——岩层不稳定,易诱发地震;水库易漏水。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向斜储水构造——底部低凹、易汇集水。褶皱构

6、造地震火山地震3、地震(1)定义:(2)分类:震源深浅:同一等级地震,震源越浅,破坏性越大。(4)影响烈度的因素冲击地震诱发地震(3)几个概念:震源、震中、震中距、震级、烈度离震中越近,破坏性越大震中距:震级越大,破坏性越大震级:(震级加一级,能量提高30倍)地质构造地面建筑质量4、变质作用已成岩石岩浆活动、高温高压变质作用变质岩举例石灰岩页岩大理岩板岩受热挤压5、板块构造运动(1)板块构造运动学说主要观点: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2)六大板块1.赤道穿过了个板块?2.完全由大洋地壳组成的是__板块?3.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属于板块?太平

7、洋印度洋65、板块构造运动(1)板块构造运动学说主要观点: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5、板块构造运动(1)板块构造运动学说主要观点: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中。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表的基本面貌。B.板块的碰撞(消亡边界)A.板块的张裂(生长边界)(3)板块边界消亡边界(碰撞挤压)生长边界

8、(张裂)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