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备查清单1.ppt

备考备查清单1.ppt

ID:48748502

大小:1022.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1-21

备考备查清单1.ppt_第1页
备考备查清单1.ppt_第2页
备考备查清单1.ppt_第3页
备考备查清单1.ppt_第4页
备考备查清单1.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备考备查清单1.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备考备查清单[知识体系]2.[规律方法]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2.三个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1)从宏观角度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这里的新物质生成所能实现的仅是原子与分子(或离子)的相互转化,在整个过程中原子核没有发生改变。一种原子变为另一种原子涉及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未必有化学变化。(2)从微观角度看,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但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熔化、SiO2晶体的熔化,分别破坏了离子

2、键、共价键,但属于物理变化。(3)从能量角度看,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而有能量变化的过程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3.常见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升华、萃取、分液、蒸馏、吸附褪色、盐析、金属导电、焰色反应、电离等属于物理变化,脱水、蛋白质变性、水解、同素异形体互变、电解、熔融盐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干馏等都属于化学变化。同位素之间的转化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是核反应。4.判断氧化物种类时的注意要点(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2)酸性氧

3、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CuO)。(4)酸酐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5)碱不一定都有对应的碱性氧化物(如NH3·H2O无对应的碱性氧化物)。5.明确物质反应的特点,理清化学反应的分类6.分散系中的“两个大小”和“两个只有”(1)关于分散系的“两个大小”比较。①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溶液<胶体<浊液;②分散系稳定性大小:溶液>胶体>浊液。(2)关于分散质的“两个只有”。①只有浊液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滤纸,

4、溶液和胶体分散质粒子能透过;②只有溶液分散质粒子能透过半透膜,浊液和胶体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7.“三步”判断化学用语的正误8.化学用语使用“五”注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