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孙干涉仪.ppt

迈克尔孙干涉仪.ppt

ID:48764068

大小:1.85 M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1-22

迈克尔孙干涉仪.ppt_第1页
迈克尔孙干涉仪.ppt_第2页
迈克尔孙干涉仪.ppt_第3页
迈克尔孙干涉仪.ppt_第4页
迈克尔孙干涉仪.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迈克尔孙干涉仪.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五章第四讲本章共8讲第四篇振动与波动 第15章波的干涉、衍射和偏振§15.2光的干涉(续)一、光的相干性光程二、分波面两束光的干涉三、光的空间相干性四、分振幅两束光的干涉五、迈克尔孙干涉仪光的时间相干性1852——1931美国物理学家,主要从事光学和光谱学研究。以毕生精力从事光速的精密测量,发明了干涉仪,研制出高分辨率的光谱学仪器,经改进的衍射光栅和测距仪。1887年与E.W.莫雷合作,进行了著名的迈克尔孙-莫雷实验。他首倡用光波波长作为长度基准,提出在天文学中利用干涉效应的可能性,并且用自己设计的星体干涉仪测量了恒星参宿四的直径。荣获1907年诺贝尔物理

2、学奖。1.迈克尔孙干涉仪条纹特点:等厚干涉等倾干涉装置:反射镜1反射镜2半透明镀银层平行光补偿玻璃板M1M2'M1M2'M2'M1M2'M1M1等厚干涉条纹等倾干涉条纹M1M1与M2'重合M2'M2'M1反射镜1反射镜2半透明镀银层平行光补偿玻璃板M1M2'计算公式:可测量10-7m的微小位移。2.光的时间相干性(a)属于同一光波列的两部分相遇发生干涉(b)不同光波列的两部分相遇不能干涉a若光程差太大,同一波列分成的两列波不能相遇,不能形成干涉条纹最大光程差:相干长度(波列长度)时间相干性比较空间相干性波源线宽度对干涉条纹的影响,反映扩展光源不同部分发光的独立性

3、时间相干性波列长度对干涉条纹的影响,反映原子发光的断续性axI六、干涉应用举例光的干涉条纹的形状、明暗、间距……敏感依赖于:波长、几何路程、介质情况……干涉现象广泛应用于:检测光学元件表面,表面处理测长度或长度变化测介质折射率…...例:增透膜和增反膜为什么一些照相机的镜头看上去是蓝紫色的?较高级的照相机的镜头由6个透镜组成,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反射造成的光能损失可达45%~90%。为增强透光,要镀增透膜(减反膜)。复杂的光学镜头采用增透膜可使光通量增加10倍。增透膜原理:使膜上下两表面的反射光满足相消条件。相长:增反相消:增透计算:为增强照相机镜头的透射光,往往

4、在镜头(n3=1.52)上镀一层MgF2薄膜(n2=1.38),使对人眼和感光底片最敏感的黄绿光=550nm反射最小,假设光垂直照射镜头,求:MgF2薄膜的最小厚度。解:相消条件:K=?太小技术难度高,太大受光的时间相干性制约。通常k取1:k=0:k=1:k=2:……在该厚度下蓝紫光反射加强,所以我们看到镜头表面为蓝紫色。由相长条件:取可见光范围:增反膜:减少透光量,增加反射光,使膜上下两表面的反射光满足加强条件。例如:激光器谐振腔反射镜采用优质增反膜介质薄膜层已达15层,其反射率99.9%。对不同特殊用途,设计制造了许多专用干涉仪显微干涉仪:测表面光洁度泰曼

5、-格林干涉仪:测光学元件成象质量干涉比长仪测长度瑞利干涉仪:测气体、液体折射率测星干涉仪:测星球角直径……美国新墨西哥州射电干涉仪意大利用于探测引力波臂长3km的迈克尔孙干涉仪的真空管例:迈克尔孙星体干涉仪增大M1、M2的距离至屏上干涉条纹刚好消失,从而计算星体的角宽度。例:马赫——曾德干涉仪根据相对运动原理,航空工程中用风洞实验来研究飞机在空气中飞行时空气中的情况。由于气体中各处压强或密度的差异可以通过折射率的变化反映出来,所以用干涉方法研究气体中各处的折射率便可推知气体中压强或密度分布。图中所示是为此目的设计的马赫——曾德干涉仪原理图和高速气流经过尖锥时某时

6、刻的干涉图样。干涉仪的调节状态是使平波面与通过气流的波面略有倾斜,这样在不受影响的气体区域中有等间距的平行直条纹。电视塔模型的风洞实验1.说明干涉仪中各个元件的作用并指出气流实验装置的位置。2.说明为什么会在S'处形成干涉图样,你可以由气流经过尖锥时的干涉图样得出哪些结论?①②马赫—曾德干涉仪1.使光束分开再会合:①②马赫—曾德干涉仪2.第(1)束光通过C时,由于气流密度、压强不均匀,各处折射率n不同,光程差变化、波面弯曲、而第(2)束光保持平面波,与(1)叠加时,干涉条纹反映出(1)波面等厚线的情形。实验照片:高速气流:超波速波源比波面前进快,前方无波动。尖锥

7、使气流不稳定,n不均匀,条纹弯曲。(自学P442:三.冲击波)v:波速;u:波源运动速度3.由得:马赫数波的叠加原理干涉现象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衍射现象二者关系?光偏离直线传播路径进入几何阴影区,并形成光强非均匀稳定分布(见下页图)。一、衍射现象波遇到障碍物时,绕过障碍物进入几何阴影区。§15.3惠更斯-菲涅耳原理二、惠更斯-菲涅耳原理成功:可解释衍射成因,用几何法作出新的波面,推导反射、折射定律不足:不能定量说明衍射波的强度分布1、惠更斯原理波面上的每一点均为发射子波的波源,这些子波的包络面即新的波阵面2、菲涅耳原理(1)对子波的振幅和相位作了定量描述波面上各面

8、元——子波源rPn倾斜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