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项2活用策略2常规类实验——紧扣教材融会贯通教案.docx

2020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项2活用策略2常规类实验——紧扣教材融会贯通教案.docx

ID:48765493

大小:95.71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7

2020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项2活用策略2常规类实验——紧扣教材融会贯通教案.docx_第1页
2020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项2活用策略2常规类实验——紧扣教材融会贯通教案.docx_第2页
2020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项2活用策略2常规类实验——紧扣教材融会贯通教案.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项2活用策略2常规类实验——紧扣教材融会贯通教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常规类实验——紧扣教材融会贯通教材中的实验是高考创新实验的命题根源,这就要求我们在高考实验备考中要紧扣教材中的实验,弄清和掌握教材中每一个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对每一个实验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并且能融会贯通。[例2] 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他们平衡了摩擦力,用天平测出小车的总质量,用细线所挂钩码的总重力代替小车所受的牵引力大小F。(1)他们还在实验时调节木板上定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线与木板平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A.避免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抖

2、动B.使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迹清晰C.保证小车最终能够做匀速直线运动D.使细线拉力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力(2)实验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甲所示,O、A、B、C、D是在纸带上选取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画出,AB、CD间的距离分别为x1、x2,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3)下表记录了小车质量一定时,牵引力大小F与对应的加速度a的几组数据,请在图乙的坐标系中描点作出a-F图线。钩码个数12345F/N0.490.981.471.962.45a/(m·s-2

3、)0.921.682.322.883.32(4)结合实验中画出的a-F图线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指导] (1)使牵引小车的细线与木板平行,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平衡摩擦力后使细线拉力等于小车受的合力。(2)因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5T,匀变速直

4、线运动中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为常数,即Δx=at2,则有a==。(3)描点作出图象如图所示。(4)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当钩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时,可以认为小车受到的拉力等于钩码的重力,如果钩码的总质量太大,没有远小于小车质量,aF图象不再是直线,而是发生弯曲,变成曲线。[答案] (1)D (2) (3)见解析 (4)不满足小车质量远大于钩码的总质量策略点评:(1)力学中的几个重要实验都可以通过打点计时器、纸带和长木板组成的装置来进行,深刻理解这套装置的工作原理,就把握住了力学实验的核心。(2)本

5、实验的创新点:①实验器材——如用力传感器测细线的拉力,此时钩码的总质量不必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再如用光电门代替打点计时器等。②研究对象——如果以钩码及小车整体为研究对象,则钩码的总质量不必远小于小车的质量。[链接高考]2.(2019·全国卷Ⅲ·T22)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了利用数码相机的连拍功能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实验中,甲同学负责释放金属小球,乙同学负责在小球自由下落的时候拍照。已知相机每间隔0.1s拍1幅照片。(1)若要从拍得的照片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在此实验中还必须使用的器材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

6、.米尺   B.秒表C.光电门D.天平(2)简述你选择的器材在本实验中的使用方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中两同学由连续3幅照片上小球的位置a、b和c得到ab=24.5cm、ac=58.7cm,则该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________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解析] 利用数码相机的连拍功能,通过每隔一定时间的拍摄确定小球位置,所以还必须使用的器材是米尺,将米尺竖直放置,使小球下落时尽量靠近米尺,用米尺测量小球位置间

7、的距离,利用逐差法由公式Δx=aT2,可得a=g==9.7m/s2。[答案] (1)A (2)将米尺竖直放置,使小球下落时尽量靠近米尺 (3)9.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