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史话稳态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5).ppt

科学史话稳态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5).ppt

ID:48786262

大小:303.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1-24

科学史话稳态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5).ppt_第1页
科学史话稳态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5).ppt_第2页
科学史话稳态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5).ppt_第3页
科学史话稳态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5).ppt_第4页
科学史话稳态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5).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学史话稳态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5).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变异和育种习题课变异类型区分不同变异发生的时期的辨析变异与分裂育种1.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  )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B.花色基因的DNA序列C.细胞的DNA含量D.细胞的RNA含量B2.如图表示某种生物的部分染色体发生了两种变异示意图,图中①和②,③和④互为同源染色体,图a和图b中的部分染色体转移造成的生物变异分别属于()A.图a和图b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B.图a为基因重组,图b为染

2、色体结构变异C.图a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图b为基因重组D.图a和图b均为基因重组D3.只有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才可能产生的变异是(  )A.在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突变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变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D.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B4.关于植物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  )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B.染色体组非整数倍变化必然导致新基因的产生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

3、种类的变化D.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D5.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至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育种方式,这种方法属常规育种,一般从F2开始选种,这是因为。ABC的途径表示育种方式,这两种方式中后者的优越性表现在。(2)B常用的方法为。(3)E方法所用的原理是,所用的方如、。(4)C、F过程最常用的药剂是,其作用的原理。(5)由G到H过程中涉及的生物技术有和。(6)KLM这种育种方法的优越性表现在。6.右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4、 )A.图①②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B.图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畸变中的缺失C.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D.图中4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①③C7.下列关于培育生物新品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诱变育种获得的新品种都能稳定遗传B.单倍体育种是为了获得单倍体新品种C.多倍体育种得到的新品种果实较小D.杂交育种可获得集中双亲优良发送的新品种D8.下列情况中,没有发生染色体变异的是(  )A.用二倍体西瓜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B.正常夫妇生出患有21三体综合征的孩子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

5、间的交叉互换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互换而导致的不育9.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下图)。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B.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自由分离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D.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10.下列现象中,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均有关的是(  )①.人类的4

6、7,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②.线粒体DNA突变会导致在培养大菌落酵母菌时出现少数小菌落③.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④.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子的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⑤.卵裂时个别细胞染色体异常分离,可形成人类的21三体综合征个体A.①②B..①⑤C.③④D.④⑤11.某男子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所示的变异属于基因

7、重组B.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8种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12.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一般情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3:3:1。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F1仍表现为非糯非甜粒,但某一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2种表现型。对这一杂交结果的解释,理论上最合理的是(  )A.发生了染色体易

8、位B.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C.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替换D.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13.关于植物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B.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新基因的产生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D.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14.现有小麦种质资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