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与写作.ppt

浅谈阅读与写作.ppt

ID:48794786

大小:1.15 MB

页数:33页

时间:2020-01-25

浅谈阅读与写作.ppt_第1页
浅谈阅读与写作.ppt_第2页
浅谈阅读与写作.ppt_第3页
浅谈阅读与写作.ppt_第4页
浅谈阅读与写作.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阅读与写作.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师:程芳富浅谈阅读与写作遵义市汇川区新兴小学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无以开阔视野,更谈不上知识的积累。不积累量变无以促质变。因此,应尽量多阅读一些优秀的作品和文章,从中接受历史的和现实的生活的各种信息。何况阅读量多了,词汇量也丰富,提炼和概括素材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陆游说:“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说的就是应当多读书,多积累,勤观察,勤思考。多思,多想,就会萌动文思,就会有写作实践的欲望,慢慢地就摸索出了写作的“门道”。正如巴金的《谈我的散文》中所说的那样:“自己的脑子痒了,自己的手也痒了,从中获得灵感的启发。”以读促写,逐步走向会读、善读的境界。阅读对于写作的作用一般说是“熏陶”、“

2、浸润”、“潜移默化”的。阅读文章,首先要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了解作者的认识。读了,感受了,这就是“吸收”。当阅读了较多的作品后,就有了一定量的“吸收”和“储备”,在写作时就有了发挥“调动”才能的条件。在构思时,思路和视野就会开阔,就能浮想联翩,而不至于写出那些空洞的东西。这样写作就自然成为一件易事,一件乐事,从而产生一种写作方面的表现欲望,这种“调动”不着痕迹,不须挤凑,它是“综合”完成的综合的影响。我对阅读与写作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解一、多读能让思想鲜活才思不竭,从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二、应指导学生有选择性地阅读,从而提高写作能力。三、阅读教学是教给学生方法,写作教学则是让学生如何应用。

3、四、我们要让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五、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坚持读写结合。浅谈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阅读与写作,正如蜜蜂的采花与酿蜜。唐代诗人罗隐的咏物诗《蜂》道出了其中真谛:“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因此,一个善于学习的学生就应具备蜂的博采和精心酿造的品性,方能酿出香甜美味之蜜;一个善于教育的老师就应具备养蜂员的睿智,方能收获香甜美味之蜜。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现状是:学生读得少,阅读的品位不高,阅读随意性大,“读”与“写”之间的通道不畅。一

4、、浅谈阅读教学的方法理解文中的词句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言固然不少,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对话”。可见阅读时多么重要。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基本环节,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是提高能力、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是学好其他各学科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一、理解词语的常用方法1、推敲关键字义,认字带词。例:居高临下2、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义。例:(1)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2)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3、探求词的本意来源,弄清词语的引申义或比喻义。例:盛气凌人4、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例:饱经风霜5、用比较

5、分析的方法。例:滑二、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含义。例: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2、查工具书,再联系上下文理解例:我在老师的怀里,感到她变得更加高大了。3、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来理解4、联系写作背景来理解例:本自同根生,相煎和太急。5、反复诵读,增删比较来理解自然段的阅读一、常见的自然段构段方式1、先概括后具体构段方式。有人称之为总徐段式。2、总分构段方式。(1)先总后分(2)先分后总(3)总起分述再总结3、并列构段方式。4、因果构段方式。5、转折构段方式。6、递进构段方式。7、承接构段方式。(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2)按时间推移的顺序来写。二、给自

6、然段分层并写层意1、给自然段分层的方法在自然段内分层,首先要分清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然后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有的一句话讲一层意思,有的几句话讲一层意思,这样的一句话或几句话即为一层。每段话划分几层要根据各段的叙述内容而定。2、归纳层意概括层意首先应认真地读懂每一句话,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再分析归并。可以摘录文中的中心词句。没有中心词句的,则要概括提炼。三、概括自然段段意1、摘录引用法。(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过渡句)2、综合归并法。3、取主舍次法。4、提问整理法。篇章的阅读一、划分段落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2、按时间的推移来划分。3、按地点的转换或空间位置的变换分段。4、按

7、事物的性质不同或内容的不同来分段。5、按文章的典型结构来分段。(板书)(总—分、分—总、总—分—总、现实—回忆—现实)6、综合分析法例:《开国大典》会前—典礼—阅兵式—游行二、概括段意1、概括段意的要求(1)准确(2)简练言简意明不能罗嗦(3)明了通顺明白不能含糊2、概括段意的方法。(同前)3、拟定小标题。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1)段意合并法(2)要素串联法(3)问题概括法(4)标题追溯法(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