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与含煤岩系课件.ppt

煤与含煤岩系课件.ppt

ID:48794968

大小:464.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1-25

煤与含煤岩系课件.ppt_第1页
煤与含煤岩系课件.ppt_第2页
煤与含煤岩系课件.ppt_第3页
煤与含煤岩系课件.ppt_第4页
煤与含煤岩系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煤与含煤岩系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煤与含煤岩系第一节煤的物质组成和性质第二节煤的分类及用途第三节煤系和煤田第一节煤的物质组成和性质一、煤岩组分及煤岩类型(一)煤岩组分:1、丝炭2、镜煤3、亮煤4、暗煤(二)煤岩类型:1、光亮型2、半亮型3、半暗型4、暗淡型使用煤岩类型应注意的问题:1)区分四种类型是根据其相对的光泽强度,因此只有变质程度相同的煤,才能相互比较和划分。2)煤是不均匀的,其不同条带的光泽差异较大,所以要以平均光泽作为标准进行划分。3)在煤层描述时,划分的最小厚度与任务要求有关,通常为3—10厘米。4)观察时,必须选择新鲜面。5)煤岩类型除描述外

2、,还可以用煤层柱状表示。二、煤的化学组成和性质(一)煤的化学组成1、工业分析:1)水分(W):外在水分:润湿在煤的表面和大气毛细孔中的水分。内在水分:将除去外在水分以后的风干煤样,加热到102°-105°时所失去的水分,既吸附、凝聚在煤内部毛细孔隙中水。煤中的全水分=外在水分+内在水分2)灰分(A):煤完全燃烧后,其中矿物质的固体残余。矿物质和灰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灰分对煤炭燃烧、加工利用都带来不利的影响:(1)灰分降低煤的发热量;(2)增加运输成本;(3)导致高炉减产。3)挥发分(V):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将煤加热到850

3、℃从煤中有机物质分解出来的液体和气体产物称为挥发分。煤中挥发分随变质程度的增高而减少,它是评价煤质和进行煤的分类的重要依据。由于煤的挥发分与水分和矿物质无关,所以常以煤的可燃基(煤的总量减去水分和灰分)挥发分作指标,代号Vr。4)固定碳(C):煤中有机质分解后的不挥发物质。在测量挥发分时,残留在坩埚的固态产物—焦渣。固定碳=焦渣-灰分2、元素分析煤是由有机质和无机质混合组成的,有机质是煤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机质主要有C、H、O、N四种元素组成。1)碳:煤的基本结构单元中最重要的元素。2)氢:煤中第二重要元素,它是煤结构单元中

4、侧链上的组成元素。3)氧:也是组成煤的重要元素之一。4)氮:含量较少,一般不超过3%5)硫:可分为有机硫和无机硫两部分。通常测定的是煤中的全硫(SQ),即有机硫和无机硫的总和。6)磷:煤中有害组分。(二)煤的工艺性质1、粘结性:煤粒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煤中有机分解、熔融而使煤粒粘结成块的性质。2、发热量(Q):单位重量的煤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热值。我国某些煤产地不同煤类煤的发热量第二节煤的分类及用途一、煤的成因分类:根据上述分类依据,煤的成因分类可把煤划分为三大类:腐植煤、腐泥煤和腐植腐泥煤。二、煤的工业分类及用途我国煤分

5、类方案中,采用可燃基挥发分(Vr%)和胶质层最大厚度(Y)两项指标,依次将煤划分成10大类、24小类。1、褐煤2、长烟煤3、气煤4、肥煤5、焦煤6、瘦煤7、贫煤8、弱粘结煤9、不粘结煤10、无烟煤第三节煤系和煤田一、煤系煤系:一套含有煤层的沉积岩系。又称含煤岩系、含煤地层、含煤建造。(一)、煤系的特点:1、岩性主要为灰、灰绿及灰黑色的沉积岩组成。2、煤系中沉积岩岩性主要上砾岩、各种粒度的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煤组成,石灰岩也比较常见,砂岩中以石英砂岩和长石砂岩为主。3、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含煤岩系,其岩系组合相差很大。4、煤

6、系的名称:(1)采用形成时代命名:华北C、P纪煤系;(2)用煤系发育良好、研究较早的地区命名。因此同一时代形成的煤系在不同地区,常有不同的地区性名称。5、煤系中的伴生矿产:6、煤系的后期改造:(二)煤系类型1、近海型煤系:沉积区往往是滨海平原或海边的泻湖、海湾以及浅海。2、内陆型煤系:(1)河床相或湖滨三角洲相各种粒度的砂岩;(2)河漫滩相的粉砂岩;(3)沼泽相的泥炭和煤层;(4)湖泊相的泥岩、粉砂岩。二、含煤岩系的组成(一)煤层1、煤层的结构(1)简单结构的煤层:煤层中不含夹矸,但可能夹有一些小的矿物质透镜体或结核。(2

7、)复杂结构的煤层:煤层中含有稳定的夹石层。2、煤层的厚度(1)简单结构的煤层煤层顶底板之间的垂距。(2)复杂结构的煤层1)总厚度:煤层顶底间的距离。2)有益厚度:顶、底板之间,各煤分层厚度的总和。3)可采厚度: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开采的煤层厚度。3、煤层的分类(1)煤层按倾角分类煤层露采地采近水平煤层<5°<8°缓斜煤层(缓倾斜煤层)5°-10°8°-25°中斜煤层(倾斜煤层)10°-45°25°-45°急斜煤层(急倾斜煤层)>45°>45°(2)煤层按厚度分类煤层露采地采薄煤层<3.5m<1.3m中厚煤层3.5-10m

8、1.3-3.5m厚煤层>10m>3.5m(3)煤层按稳定性分类稳定煤层:厚度变化小,规律明显,全区可采或基本全区可采。较稳定煤层:厚度有一定变化,规律明显,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不稳定煤层:厚度变化大,无明显规律,大部分可采或局部可采。极不稳定煤层:厚度变极大,透镜状、鸡窝状,一般不连续,仅局部可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