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体学基础,药剂.ppt

粉体学基础,药剂.ppt

ID:48805296

大小:3.78 MB

页数:47页

时间:2020-01-26

粉体学基础,药剂.ppt_第1页
粉体学基础,药剂.ppt_第2页
粉体学基础,药剂.ppt_第3页
粉体学基础,药剂.ppt_第4页
粉体学基础,药剂.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粉体学基础,药剂.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粉体学基本理论研究学习要求1.掌握粉体的概念。2.掌握粉体的流动性与堆密度。3.了解粉体的压缩性在片剂中的重要指导意义第一节粉体学概述粉:通常<100μm的粒子叫“粉”,流动性差.粒:>100μm的粒子叫“粒”,流动性较好。物料粉碎?总混时的颗粒?粉体:无数个固体粒子的集合体(外延=单个粒子+聚结粒子)单个粒子叫一级粒子(primaryparticles)聚结粒子叫二级粒子(secondparticle)。散剂?颗粒剂?粉体学:是研究粉体所表现的性质及其应用的科学。性质?“第四物态”一.粉体粒子的性质(一)粒子径1.几何学粒子径(二维平面)(1)三轴径(2)定向径(3)投影面积圆

2、相当径2.球相当径(三维)(1)等体积(球)相当径(2)等表面积(球)相当径(3)等比面积(球)相当径(4)不规则物体的表征3.筛分径:细孔通过相当径。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表示方法:(-1000,900)um(二)粒度分布1.定义:粒度分布:表示不同粒径的粒子群在粉体中所分布的情况。2.粒度分布的表示方法频率(1)频率分布:表示与各个粒径相对应得粒子在全粒子群中所占的百分数(微分型)(2)累积分布:表示小于(pass)或大于(on)某粒径的粒子在全粒子群中所占的百分数(积分型)。考分?3.平均粒子径(1)算术平均径(2)众数径(3)中位径……..4.粒子径的测定方法(四)粒子径的

3、测定方法显微镜法沉降法比表面积法筛分法P323-324测定方法粒子经(μm)测定方法粒子经(μm)光学显微镜0.5~电子显微镜0.001~筛分法40~沉降法0.5~200库尔特计数法1~600气体透过法1~100氮气吸附法0.03~1二、粒子形态(自学)(一)形状指数1.球形度2.圆形度(二)形状系数三、粒子的比表面积粒子的比表面积:体积比表面积SV重量比表面积SW意义1.比表面积是表征粉体中粒子粗细的一种量度2.表示固体吸附能力的重要参数。第三节粉体的密度与空隙率真密度颗粒密度松密度(堆密度)真密度ρp=W/Vp不包括颗粒内外空隙的体积ρg=W/Vg颗粒密度不包括颗粒之间空隙的

4、体积水银法ρb=W/Vb松密度(堆密度)粉体所占容器的体积量筒法粉体的流动性1.粉体流动性的影响因素。2.流动性的评价与测定方法休止角流出速度压缩度(最松体积,轻敲得最紧体积)休止角:粉体堆积层的自由斜面与水平面所形成的最大角。休止角休止角与流动性的关系≤30°流动性好≤40°基本满足≥40°流动性差润滑剂的加入量?方法:将物料加入斗中,测量全部物料流出所需的时间,即为流出速度。2.流出速度(flowvelocity)C=(ρf-ρ0)/ρf×100%式中,C为压缩度;ρ0为最松密度;ρf为最紧密度。压缩度20%以下流动性较好。压缩度增大时流动性下降。3.压缩度(compress

5、ibility)粉体流动性的影响因素与改善方法1.增大粒子大小对于粘附性的粉状粒子进行造粒,以减少粒子间的接触点数,降低粒子间的附着力、凝聚力。2.粒子形态及表面粗糙度球形粒子的光滑表面,能减少接触点数,减少摩擦力。3.含湿量适当干燥有利于减弱粒子间的作用力。4.加入助流剂的影响加入0.5%~2%滑石粉、微粉硅胶等助流剂可大大改善粉体的流动性。但过多使用反而增加阻力。二、粉体的填充性(自学)粉体的吸湿性吸湿性:是指固体表面吸附水分的现象。危害:粉末的流动性下降;药物的稳定性下降。药物的吸湿特性可用吸湿平衡曲线表示。药物吸湿的规律(一)水溶性药物的吸湿性1.单一物料:临界相对湿(C

6、RH)2.物料的混合物:CRHAB=CRHA·CRHB根据Elder假说,水溶性药物混合物的CRH约等于各成分CRH的乘积,而与各成分的量无关。枸橼酸(二)水不溶性药物的吸湿性水不溶性药物的吸湿性随着相对湿度的变化而缓慢发生变化,没有临界点。水不溶性药物的混合物的吸湿性具有加和性。应用?淀粉复方硫磺洗剂的制备处方:沉降硫:3.0g硫酸锌3.0g吐温-800.25ml甘油10ml樟脑醑2.5ml蒸馏水加至100ml粉体?粉体的润湿性润湿性(wetting)是指固体界面由固-气界面变为固-液界面现象。粉体的润湿性对片剂、颗粒剂等到固体制剂的崩解性、溶解性等具有重要意义。固体的润湿性用

7、接触角θ表示。θ>90,不湿润θ<90,湿润(一)润湿性接触角测定1.直接法:将粉体压缩成平面水平放置后滴上液滴直接由量角器测定。2.间接法:h2=rtYlcosθ/2η第六节粘附性与凝聚性粘附性(adhesion)是指不同分子间产生的引力,如粉体粒子与器壁间的粘附。凝聚性(cohesion,粘着性)是指同分子间产生的引力,如粉体粒子之间发生粘附而形成聚集体(randomfloc)。原因:1、干燥状态:在范德华力与静电力2、润湿状态:液体桥第七节粉体的压缩性质压缩性(compr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