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会-张英华.ppt

小麦会-张英华.ppt

ID:48805456

大小:3.88 MB

页数:37页

时间:2020-01-26

小麦会-张英华.ppt_第1页
小麦会-张英华.ppt_第2页
小麦会-张英华.ppt_第3页
小麦会-张英华.ppt_第4页
小麦会-张英华.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麦会-张英华.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张英华王志敏魏爱丽等中国农业大学冬小麦叶与非叶器官PEP羧化酶活性及其对籽粒C、N物质积累的影响第14次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1高产优质抗逆?黄淮海地区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区,也是水资源比较紧缺、地下水污染严重的地区。如何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实现高产,并达到高产与优质的统一是我们农业科研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2多年来,我们在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吴桥试验站研究的冬小麦“四统一”栽培技术体系,实现了节水省肥条件下的高产,其重要一点即揭示了非叶器官光合作用对产量形成的重要贡献,提高了非叶器官的PEPC(磷酸稀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

2、增强了冬小麦后期的光合耐逆机能,为有限资源下实现高产奠定了基础。3内稃:CO2交换;较低光合籽粒:种子呼吸释放CO2;果皮再固定CO2芒:固定外部CO2;旱生性状;水分胁迫下高光合外稃:固定外部CO2(干旱下);呼吸CO2再固定护颖:固定外部CO2;旱生性状;穗下节间:逆境高光合叶鞘:逆境高光合CO2CO2CO24(魏爱丽等,2007,作物学报)5表1热胁迫对旗叶和穗光合速率的影响VarietiesHeatstressdurationFlagleafPn(mgCO2/dm2/h)EarPn(mgCO2/ear/h)Cont

3、rolHeatDeclined%ControlHeatDeclined%JD84d28.9±2.427.2±2.85.882.9±0.92.8±0.83.4512d10.1±1.55.9±1.841.581.4±0.51.0±0.235.71Jing4114d28.6±2.623.7±2.717.132.4±0.72.1±0.512.512d8.9±1.74.1±1.953.931.2±0.40.7±0.341.67Tam2024d20.5±2.916.3±2.320.482.7±0.42.3±0.614.8112d6.8

4、±1.42.9±1.757.351.1±0.30.6±0.245.45Centurk4d21.4±2.717.3±2.319.162.8±0.62.4±0.514.8912d7.4±1.63.5±1.552.701.2±0.40.7±0.341.67(徐晓玲等,2001,植物学报)6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是C4植物光合固定CO2的关键酶,在HCO3-存在下催化PEP产生草酰乙酸(OAA)和Pi。CO2PEPPEPCMg2+HPO42-OAAMDHNADHMALNAD7非叶器官PEP羧化酶N代谢C代谢产量品质抗逆

5、性PEPC8为此,我们以PEPC为核心,以C、N代谢为主线,以不同基因型的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品种、不同器官(旗叶、穗下节、旗叶鞘、护颖、外稃、籽粒)、不同生育时期PEPC的变化动态,PEPC与粒重和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并考察温度和水分胁迫对PEPC活性的影响以及离体培养条件下不同C、N供给对穗颖和籽粒PEPC活性的调节,探讨实现高产与优质相结合的突破口,同时进一步挖掘产量提高途径,为品种改良和栽培措施调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9小麦叶与非叶器官PEP羧化酶活性的时空变化与基因型差异小麦叶与非叶器官PEP羧化酶活性对花

6、后水热逆境的响应外源C、N物质供给对小麦穗器官PEP羧化酶活性的影响小麦叶与非叶器官PEP羧化酶活性与籽粒重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研究结果10PEPC活性的时空变化与基因型差异图2不同基因型小麦不同器官PEPC活性(魏爱丽等,2007,作物学报)11图3不同基因型小麦不同器官RuBPC活性(魏爱丽等,2007,作物学报)12图4不同基因型小麦不同器官PEPC/RuBPC比值(魏爱丽等,2007,作物学报)13表2不同年代品种旗叶和穗器官PEPC活性(鲜重表示,μmolh-1g-1frwt)(张英华等,未发表)PEPC活性的时空

7、变化与基因型差异14表3不同年代品种籽粒PEPC、RuBPC活性(每粒表示,μmolh-1grain-1)以及PEPC/RuBPC比值(张英华等,未发表)PEPC活性的时空变化与基因型差异15表4华北地区不同推广品种旗叶和穗器官PEPC活性(Zhangetal.,2008JournalofCerealScience)16小麦叶与非叶器官PEP羧化酶活性的时空变化与基因型差异小麦叶与非叶器官PEP羧化酶活性对花后水热逆境的响应外源C、N物质供给对小麦穗器官PEP羧化酶活性的影响小麦叶与非叶器官PEP羧化酶活性与籽粒重和蛋白质

8、含量的关系研究结果17表5水分处理花后15天旗叶和穗器官的PEPC活性(μmolh-1g-1frwt)(张英华等,2009,麦类作物学报)逆境胁迫对PEPC和RuBPC活性的影响18表6水分处理花后20天旗叶和穗器官PEPC活性(μmolh-1g-1frwt)(张英华等,2009,麦类作物学报)逆境胁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