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ppt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ppt

ID:48810646

大小:2.57 M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1-27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ppt_第1页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ppt_第2页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ppt_第3页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ppt_第4页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角海南州第一民族高中项公加太阳高度角hh1Hh2EWSN昼夜状态的表达:昼:h>0晨昏线上:h=0夜:h<012:00H为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角叫太阳高度。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12时时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降低。地球上,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方向降低。由于太阳直射点一年内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导致同一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季节而变化。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的

2、季节变化规律4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H=90º--

3、φ-δ

4、(H为正午太阳高度,φ为当地的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春分、秋分日H=90º-

5、39º54´-0º

6、=50º06´夏至日H=90º-

7、39º54´-23º26´

8、=73º32´冬至日H=90º-

9、39º54´+23º26´

10、=26º40´北京二分二至的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晨昏线有以下的特点:(1)、晨昏线是过地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2)、晨昏线垂直于太阳光;(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4)、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5)、晨昏线在夏至、冬至

11、时与极圈相切;常识性问题: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夜长=24—昼长公式:昼长=12—(12—日出时刻)×2=(日落时刻—12)×2口算规律:以6点日出,18点日落,昼长为12小时为基准。每推迟T时间日出,就会提前T时间日落,昼长减小2T。每提前T时间日出,就会推迟T时间日落,昼长增加2T。日出时刻日落时刻昼长3:3020:3017420165191461812717108168赤道昼长:赤道昼长总是12个小时,即昼长=夜长。昼长计算春分秋分,昼夜。平分1、此时,太阳直射,是北半球的节气。2、北半球各地昼夜。纬度越高, 昼越, 夜越。北回归线夏至长短长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3、哪个纬度出

12、现极昼现象?南回归线短长短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3、什么地方出现极昼现象?1、此时,太阳直射,是北半球的节气。2、北半球各地昼夜。纬度越高, 昼越, 夜越。冬至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纬度昼夜长短情况(北半球)春分夏至秋分冬至9月23日3月21日6月22日12月22日北回归线赤道赤道南回归线昼夜平分昼最长,北极圈内极昼夜最长,北极圈内极夜昼夜平分二、昼夜长短的变化春分夏至秋分冬至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12月22日昼夜平分昼夜平分昼最长夜最短昼最短夜最长昼渐长夜渐短昼长夜短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昼短夜长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昼渐短夜渐长昼渐短夜渐长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三、四季的更替1、天文四季白昼

13、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是夏季;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是冬季;春秋是过渡季节。(1)我国四季四立划分(2)欧美四季二分二至划分2、气候四季345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根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划分:中国传统的四季划分立夏立秋立春立冬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欧美的传统四季划分春季3-5月夏季6-9月秋季10-12冬季12-1北温带国家采用与气候相结合的四季划分赤道00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900900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66034’66034’23026’23026’(2)作用:五带的划分反映了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

14、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1)划分方法:各地获得谈阳光热的多少,有无直射现象和有无极昼极夜现象作为划分依据。四、五带的划分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有太阳直射现象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炎热四季分明终年严寒四季分明终年严寒天文特征气候特征南回归线自转公转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四季五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