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禅(节选).ppt

诗与禅(节选).ppt

ID:48812085

大小:178.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1-28

诗与禅(节选).ppt_第1页
诗与禅(节选).ppt_第2页
诗与禅(节选).ppt_第3页
诗与禅(节选).ppt_第4页
诗与禅(节选).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与禅(节选).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 与永州一中宋倩文学习目标:1、了解禅的有关知识,明确诗与禅的渊源。2、重点掌握禅对诗的渗透。3、联系生活实际,明确禅的思想在当今社会的意义。一、情景导入: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唐布袋和尚这首诗告诉我们:①从近处可以看到远处。②学会适时地低头。③退步也可以当作进步。二、知“禅”:你对禅了解多少?1.小组合作探究,根据你们课外积累的资料及网上搜索的结果进行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2.其他组评价并补充我认为禅的主要思想在内外两个方面:一是内心的静,一是言行上的修行。它也可以说是一种思想,一种修为,一种心境,一种心灵的感悟。它就如道家的“道”,你

2、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就在那里。只是一般的人是难以领悟到,所以也难以有所寄托。三.诗与禅的渊源(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47)1、诗与禅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一属文学,一属宗教,它们的归趣是不同的。2、禅宗在唐代确立以后,就在诗人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诗人们谈禅、参禅,诗中有意无意地表现禅理、禅趣。而禅师也在诗中表现他们对世界和人生的观照与理解。于是,诗和禅就建立了联系,到宋代,以禅喻诗就成了一种风气。四、禅对诗的渗透:(自主阅读教材P47-48)一)以禅入诗:以禅入诗,是指把禅意引入诗中。二)以禅喻诗:禅对诗的渗透,另一方面就是以禅喻诗。细分有以禅参诗、以禅衡诗和以禅论诗的区别。以禅

3、入诗: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学生研读:1)自由朗读,体会诗的意境。2)思考:在这首诗中诗人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景象?诗人又在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呢?理解诗意:前两句:描写空山的寂寥静谧。后两句:用夕阳返照来反衬深林的幽暗清冷。领悟诗情:他运用自然界喧与静、明与暗相反相成的原理,借人语的喧响和落日的斜晕来衬托鹿柴山林中的静谧幽深,而这幽静的环境气氛,恰好是对于嘈杂纷扰的官场感到厌倦的诗人所渴求、向往的啊!读出禅意:1.返照:这青苔返照如同一个象征,使人想到大千世界就这样不知不觉地生生灭灭,无有常住。禅宗重视“返照”的功夫。2.清静虚空:“返景入

4、深林,复照青苔上”所用的字面也使人联想到禅宗的教义,而诗里所表现的清静虚空的心境,更是禅宗所提倡的。学生自品:诗中的禅味琴诗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禅味: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五、作业:1.请分析小说《西游记》和《红楼梦》中的禅趣。2.请探讨陶渊明诗中的禅趣?3.禅的思想对我们今天还有什么现实意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