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29讲生态系统的功能精练(含解析).docx

(北京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29讲生态系统的功能精练(含解析).docx

ID:48856983

大小:346.0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2-02

(北京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29讲生态系统的功能精练(含解析).docx_第1页
(北京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29讲生态系统的功能精练(含解析).docx_第2页
(北京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29讲生态系统的功能精练(含解析).docx_第3页
(北京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29讲生态系统的功能精练(含解析).docx_第4页
(北京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29讲生态系统的功能精练(含解析).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京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29讲生态系统的功能精练(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9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A组 基础题组题组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2018北京石景山期末)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的原因不包括(  )A.每个营养级生命活动的维持总要消耗能量B.照射到生产者上的太阳能没有被全部固定C.每个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D.上一个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个体未被下一个营养级捕食答案 B 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用于该营养级生物自身的呼吸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且每个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上一个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个体未被下一个营养级个体捕食。2.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

2、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C.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可表示为(A2+B2+C2)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答案 C 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是D1,等于A2+B2+C2+D2,故C错误。3.(2018北京石景山一模)目前南方地区普遍采用在荔枝园内养鸡的生产模式,总收益约是普通荔枝园的2倍。下图为该模式的结构与功能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模式遵循

3、的原理主要是协调与平衡、生物多样性原理B.鸡粪中所含的能量流入果树,促进果树的生长C.与普通荔枝园相比,该模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D.荔枝树固定的太阳能是输入该系统的全部能量答案 C 该模式遵循的原理主要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A选项错误;鸡粪中所含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产生的矿质元素被果树利用,促进果树的生长,B选项错误;该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荔枝树固定的太阳能是输入该系统的总能量的一部分,D选项错误;与普通荔枝园相比,该模式增加了食物链环节,使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C选项正确。题组二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4.(2018

4、北京朝阳期末)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代表生产者,①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甲C.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为乙、丙D.碳元素在甲、乙、丙、丁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答案 B 据图确定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二氧化碳库,C选项错误;①代表细胞呼吸,A选项错误;碳元素在甲、乙、丙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D选项错误;二氧化碳是通过生产者的同化作用固定进入生物群落内部的,故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

5、可能是甲,B选项正确。5.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缺少类群乙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进行B.图中b、c、d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呼吸量C.图中甲、乙、丙、丁的全部生物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D.由于细胞呼吸的消耗,乙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答案 C 根据题干和碳循环示意图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丙为次级消费者,丁为分解者。缺少类群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进行,A错误;图中c、d表示含碳有机物沿食物链的传递过程,B错误;图中甲、乙、丙、丁的全部生物,包含了该生态系统的所有种群,因此构成了该生态

6、系统的生物群落,C正确;乙的摄入量,大部分经消化吸收转为同化的能量,少部分以粪便的形式排到环境中,乙同化的能量中有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只有少部分用于乙的生长、发育、繁殖,D错误。6.下表是科研人员研究“施加秸秆和蚯蚓活动对麦田氮元素释放的影响”实验结果。其中表施处理是将秸秆均匀覆盖于土层表面,混施处理是将秸秆与0~20cm土壤均匀混合。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处理有机碳/g·kg-1全氮/g·kg-1铵态氮/mg·kg-1硝态氮/mg·kg-1对照6.880.693.5916.69秸秆表施8.710.853.8617.59秸秆表施+蚯蚓8.

7、610.834.0921.13秸秆混施9.240.924.2918.98秸秆混施+蚯蚓9.390.914.2121.21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B.农作物秸秆回田体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再生原理C.蚯蚓的存在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有机氮向各种无机氮的转化D.混施秸秆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可能是低氧导致分解作用减弱答案 D 调查土壤中动物类群数的方法一般是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农作物秸秆回田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能量不能循环再生,B错误;土壤中的氮元素可分为有机氮和无机氮,两者之和称为全氮,通过表格数据分析,与秸秆混施相比,无机氮(即铵

8、态氮、硝态氮等)在秸秆混施+蚯蚓中铵态氮含量下降,硝态氮含量上升,所以蚯蚓的存在提高土壤中“各种无机氮”的转化的说法错误,C错误;通常混施秸秆土壤表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