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梁、挡土墙及挡土墙施工方案.doc

冠梁、挡土墙及挡土墙施工方案.doc

ID:48887436

大小:249.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20-02-04

冠梁、挡土墙及挡土墙施工方案.doc_第1页
冠梁、挡土墙及挡土墙施工方案.doc_第2页
冠梁、挡土墙及挡土墙施工方案.doc_第3页
冠梁、挡土墙及挡土墙施工方案.doc_第4页
冠梁、挡土墙及挡土墙施工方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冠梁、挡土墙及挡土墙施工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目录1.编制依据12.编制原则13.工程概况24.地质条件24.1工程地质24.2水文地质45.施工部署45.1施工准备45.2施工顺序及进度安排55.3施工机械设备配置55.4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设置66.施工方案76.1梁位置布置76.2施工步骤76.3施工工艺流程86.4技术要求97.质量保证措施127.1质量目标127.2质量体系标准127.3强化质量保证体系12专业资料.7.4建立健全本工程质量管理机构128.安全保证措施168.1安全组织机构168.2安全保证体系168.3施工机械安全管理188.4施工用电安全189.文明施工、环保体系及措施199.1文明

2、施工199.2环境保护措施23冠梁、砼支撑(角撑)及挡土墙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1兴业路站维护结构施工设计图纸;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专业资料.1.3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和构造详图(11G101-1)。1.4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6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1.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1.8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1.9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

3、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1.10建筑施工计算手册(中国建筑出版社)。1.11钢筋焊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2001,J104-2001)。1.1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1.13国家现行的设计、施工、验收采用的规范、规程规则和标准;1.14本工程项目所明确的现行有效的有关设计、施工、验收规范、规程、标准及有关法律法规等;1.15公司内部有关施工技术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文明施工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办法。2.编制原则2.1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并具有可操作性;2.2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2.3采用I

4、SO9001质量标准全方位控制施工过程;2.4地面及地下按照武汉市文明工地标准做好文明施工;2.5各种技术难题超前进行研究,以预防为主。3.工程概况兴业路站为标准地下两层车站,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右DK24+658,起讫里程为右DK24+583.5~DK25+040.8,标准段宽19.7m,有效站台计算长度为118米,宽度11米。车站共设十个出入口,出入口均在东西两侧分布,衔接周边住宅小区。其中,Ⅰ~Ⅵ号出入口设在车站、规划建设大道北延线东侧;Ⅶ~Ⅹ号出入口设在车站、规划建设大道北延线西侧;其中Ⅳ、Ⅴ、Ⅶ、Ⅷ号为预留出入口。车站总建筑

5、面积16186.5m2,车站采取明挖法施工,含出入口及风道工程。专业资料.本工程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墙顶采用整体现浇梁作为连梁即冠梁,基坑支护采用内支撑,第一道为砼支撑,局部位置设置砼角撑,既有外侧导墙因双管高压旋喷桩止水及加固破除,现需要施工挡土墙。冠梁尺寸为1400×800,砼支撑尺寸为800×800,挡土墙梯形截面上下底为250+550,高为1751~1951。混凝土等级为C30砼。4.地质条件4.1工程地质兴业路站场地位于I级阶地展布区,地势平坦、开阔,总体地势微向长江倾斜,车站范围内地面高程19.4-21.2m。根据钻孔揭露,场地表层分布人工杂填土,其余为第四

6、系全新统,下伏基岩为志留系坟头组泥岩和白垩系—古近系东湖群(K-Edh)泥岩、泥质粉砂岩。各时代地层岩性自上而下分述如下:杂填土(1-1):以混泥土地坪、碎石、砖块等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工业废料为主的人工填土,厚0.8-4.0m,最大厚度达9.1m。该层在场地分布基本连续,堆积年限约10年以上。素填土(1-2):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碎砖块、块石等记住垃圾,厚度0.9-4.3m不等,最大厚度6.1m,底板埋深一般2.1-5.7m,最大埋深9.1m。分布于地表或(1-1)层杂填土以下,分布不连续。堆积年限10年以上。淤泥(1-3):也称上层淤泥,呈灰黑、灰褐色,主要为暗埋原

7、湖、塘、沟、浜内沉积物,含有机质及少量砖、瓦、碎石等杂质,有机质含量1.55%-2.68%,厚度0.3-4.0m不等。断续分布于1-1杂填土或1-2素填土之下,底板埋深一般1.8-5.4,最大埋深8.0m。粘土(3-1):褐黄--灰褐色,切面光滑,呈可--硬塑,局部软塑。厚度1.0-6.7m不等,顶板埋深1.0-8.0m。淤泥质土(3-4):深灰色,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少量粘土,有粉土薄夹层,略有臭味,有机质含量0.75%-0.80%,软塑—流塑状,局部呈可塑状,偶见螺壳碎片,稍有光泽反应,切面光滑,手摇之有水析出,呈饱和状态。厚度多在0.7-5.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