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感能力.doc

谈谈语感能力.doc

ID:48928059

大小:34.5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2-25

谈谈语感能力.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谈谈语感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谈谈语感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贾存雯  培养语感,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所谓语感,就是指人们对语言文字的直觉程度和敏感性。人们对语言的直觉、敏感,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一眼(听)看出一句话、一段文章中的语病,有的人却觉察不了;有的人听(读)到一段话,就立即能体会出这段话的含义,有的人却不明所以。这就是由于语感的强弱造成的差异。语感,是建立在语言知识的积累之上的一种功能。它不是与身俱来的,必须通过必要的途径,采取必要的手段进行培养、训练才能获得。 一、为什么要注重语感  语感的作用总的说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用于人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二是作用于人们对语言文字的表达。1、语感对语言文

2、字理解的作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的作用是语感的根本作用。  先从对语言文字的遣词造句、语法规则的表层理解上看。这方面的理解,依赖于人们对词语的词汇意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语法意义的理解;依赖于人们对构词规则、组词成语规则的掌握。只有具备了这些方面的预感,才能对语言文字做出准确的理解。  A1这稀饭甜甜的。B1他能来,我今天好高兴!    A2这稀饭甜不拉叽的。B2他能来,我今天好不高兴!  例A是对甜稀饭的两种观点:甜味是一样的,但两句中形容词的词尾不一样,两种好恶观点截然不同。A1表喜爱这种味道,A2则是嫌恶的。这里是靠对词语的感情色彩方面的感受(知)进行判断(理解)的

3、。例B中两句的区别在于B2中多了个副词“不”字,但谁也不会凭这个“不”字像平常理解为真正的不高兴,而是深谙其高兴得很。这也是语感的作用。在从日常生活中的“含沙射影”、“意在言外”对语言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来看,人们凭不同的语言环境,或比喻、或借代、或反问、或象征……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现手法。如果缺乏语言的直觉新、敏感性,是很难理解其含义、情味、旨趣的。  例如:一餐馆师傅炒菜多方了些辣椒,问客人能否接受。甲:怕不辣。乙:不怕辣。丙:辣不怕。语感强的人会立即明白甲很喜欢,乙能够接受,丙却有点害怕。如果缺乏语感,恐怕那就“难解其中味”了。再如,一孩子要到邻居家看电视,家长劝说无效,只好怒

4、气冲冲地对孩子嚷道“你去,你去呀!”这孩子如果语感强,会明白家长是再说反话,否则就会真的跑出去,那家长就更加恼了。再说,语文教学中已经教给学生很多字、词、句、篇、语法、修辞知识。可是让学生读“老杨同志叫区农会给他介绍一个比较进步的村。区农会听章工作员说阎家山是个模范村,就把他介绍到阎家山去”这一段。学生往往只理解这段话交待了记叙的要素,很少有学生会想到检查秋收不到落后村而到先进村的内涵,区农会不是直接介绍,而是“听”章工作员说,这个“听”字有内涵呢!有一年,湖北省中学生作文竞赛的题目是《春天,门前的一棵小树》。这道题目,如果学生缺乏较强的语感,不进行必要的联想,真能理解其命题的深意呢

5、?  2,语感对语言表达的作用。学以致用。语感更重要的作用,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喜怒哀乐。一个人凭借自己已形成的语感,可以鉴别自己的语言所表达得是否准确畅通。如有学生常说:“我非要去”,“明天打扫卫生”,“我要恢复疲劳”等话语。“非”是“不”的意思,可他的本意是要去呢,这不是辞不达意吗?再说,已经“卫生”了,何需再“打扫”?想要不卫生吗?“疲劳”还需要“恢复”吗?恐怕消除都还来不及呢!语感不强的人,是很难发现自己语言表达的错误的。常见学生说“那个商店卖钢笔、尺子、橡皮、文具。”“今天的题都做完了,只有一道没做。”这类病句。“钢笔、尺子”都与“文具”是属种关系,怎可并列呢?既然题目都

6、做起了,是应该一题都不剩的,何以“只有一题没做”呢?这当然是语感之欠缺的缘故了。  语感强的人,可以凭借自己已经形成的语感,判断自己的语言表达是否完美。恰当的词语、句式、语气等表现手法的选择,使自己思想感情表达自如而又得体。同义词的选择、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的选择,场合不同,效果当然不同。拟人法情感性强;打比方深理浅说;作比较差别显著;烈数据准确可信;用象征蕴意深刻隽永。如:“为了您和他人的身体健康,请不要随地吐痰!”就比用禁止的语气“不准随地吐痰!”有情感,令人容易接受得多。有美国司机在自己的汽车尾部写上“请别吻我?那太危险了”,多幽默,你也乐于接受。  二,培养语感的几种途径  既

7、然语感如此重要,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留心别人的精彩语言。语言,是用来反映生活的。在日常生活中勤于留心别人的丰富语言的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就很强。常见有的人虽然未读几年书,当然谈不上什么学历,但他们谈天说地,辩论演讲却语气恰当、生动形象,并不逊于一些“读书人”的口头表达能力,就是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留心汲取了众人的语言精华,形成了较强的语感。如有人说“某某长得真困难”,此时,就该留心分析、思考、或向人讨教,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