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活化课堂提高品德课效率.doc

构建生活化课堂提高品德课效率.doc

ID:48959189

大小:1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6

构建生活化课堂提高品德课效率.doc_第1页
构建生活化课堂提高品德课效率.doc_第2页
构建生活化课堂提高品德课效率.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构建生活化课堂提高品德课效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构建生活化课堂,提高品德课效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创设情景,利用生活经验、生活事件、敏感话题等去引导孩子发现问题,去思考问题,引导孩子们去关注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实践,真正实现知行统一。下面,我结合自己平常的教学,谈谈点滴做法:  一、激发学生情感,引发主动体验  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情感体验也是多元的,多层次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力求唤起学生的情感,并促使转化为学生情感体验的动力。  生活是体验的沃土。为了让孩子们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我注意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用心感受,用心体验,去发现生活中

2、的真、善、美。  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参与体验  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目的并非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生命感、创造力、价值感唤醒。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孩子搭建心灵交流的平台,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参与体验。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体验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激起学生的疑问,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作为一种“自我需要”,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就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宽松、民主、愉悦的

3、氛围中,孩子们明白了该怎样做才能真正成为家里的开心果,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  2、创设开阔的活动空间,激发学生参与体验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也没有与社会脱离了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象懂得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让儿童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去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启发想象、联想,激发学生参与体验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

4、通过品味图文、揣摩心理、角色扮演、移情换位、场景模拟等手段,让学生在情感中通过想象来体察形象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把教材中的品德现象与脑海中已有的品德表象联系起来。让学生找到教材中的观点与学生道德体验的结合点,把教材内容中蕴含的情感在自己身上作想象性投射,通过想象感受自己生活在某种氛围中,设身处地设想自己成为体验的对象,产生与体验对象相一致的移情体验,并从中领悟和把握品德知识,感悟其中的道理,使“理”通过“情”进入学生的心灵。  三、做中学,学中做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因此,我们在品

5、德与生活教学不应该理性化、知识化,而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尽快生活化、活动化,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实际活动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即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四、回归生活,拓展题材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科书就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教师要改变“以教材为中心”的观念,要充分利用和发掘文本以外的教育资源,善于把学生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和现象及时吸收到课程内容中来,从中提炼出品德教学活动的主题,收集、锤炼、编排课堂活动的内容。总之,教学要与学生的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和学生的发展联系起来,重视教学的生活化延伸,使让

6、学生所学的道德认知在生活大课堂中得到感受、体验和运用,内化为道德意志,形成美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