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急诊行非侵入性正压通气治疗临床分析.doc

呼吸衰竭急诊行非侵入性正压通气治疗临床分析.doc

ID:48979991

大小: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2-26

呼吸衰竭急诊行非侵入性正压通气治疗临床分析.doc_第1页
呼吸衰竭急诊行非侵入性正压通气治疗临床分析.doc_第2页
呼吸衰竭急诊行非侵入性正压通气治疗临床分析.doc_第3页
呼吸衰竭急诊行非侵入性正压通气治疗临床分析.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呼吸衰竭急诊行非侵入性正压通气治疗临床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呼吸衰竭急诊行非侵入性正压通气治疗临床分析怀化市中医院涂绍桂【摘要】目的 探讨非侵入性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12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非侵入性正压通气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氧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症状缓解时间、动脉血气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症状缓解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

2、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住院时间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非侵入性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具有有效改善呼吸功能,缓解急性呼吸衰竭症状等优点,值得临床大力推广。随着社会进步带来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急性呼吸衰竭(ARF)在临床上亦愈来愈常见。呼吸通气换气障碍进而影响机体的生理与代谢功能,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呼吸衰竭而死亡。以往对呼吸衰竭的抢救治疗均采用切开气管或者气管插管等有创的抢救措施。然而,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非侵入性正压通气(NPPV)已在临床

3、上得到广泛地应用[2]。为探讨非侵入性正压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同时总结我院治疗此类疾病的经验,故本文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12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12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其中男67例,女53例,年龄58---78岁,平均年龄68岁。所有患者均具有气短、喘息加重、呼吸困难不能咳痰等明显的呼吸衰竭症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在一

4、般资料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住院前均给予平喘、吸氧、呼吸兴奋剂、纠正酸碱平衡、抗感染等常规抢救措施。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高流量头罩或者低流量鼻导管等进行吸氧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则采用BiPAP/harmony呼吸机进行非侵入性正压通气,在选择好面罩或者鼻罩后,具体参数设置如下:氧流量4~6L/min,吸气相压力始于6~8cmH2O,缓慢加至15~20cmH2O,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关调整,每给予4~5h后应观察调整呼吸机参数。治疗过程中应密

5、切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指标。1.3疗效标准[3](1)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血气分析结果正常,胸片复查发现病灶明显吸收;(2)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血气分析结果有所改善,胸片复查结果发现病灶部分吸收;(3)无效:病情有所加重或者无效。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术前术后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治疗

6、效果的比较120例患者均得到快速有效的治疗,其中观察组显效、有效、无效的患者分别占(47/60)78.33%、(5/60)8.33%、(8/60)13.33%,而对照组分别为(34/60)56.67%、(9/60)15.00%、(17/60)28.33%,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60475886.67%对照组603491771.67%P值     P<0.052.2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之间的比较观察组

7、与对照组相比,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之间的比较组别例数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605.17±0.15h8.921±0.37d对照组609.72±1.34h12.56±0.66dP值 0.001 0.014 2.3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之间的比较血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8、>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之间的比较组别例数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6047.07±7.2485.91±3.1876.34±1.8743.58±4.31对照组6046.85±6.9279.22±1.0875.93±1.9249.16±3.09P值 0.83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