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强在质感与情感训练中寻找课堂和谐童声.doc

吴志强在质感与情感训练中寻找课堂和谐童声.doc

ID:48980003

大小:6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2-26

吴志强在质感与情感训练中寻找课堂和谐童声.doc_第1页
吴志强在质感与情感训练中寻找课堂和谐童声.doc_第2页
吴志强在质感与情感训练中寻找课堂和谐童声.doc_第3页
吴志强在质感与情感训练中寻找课堂和谐童声.doc_第4页
吴志强在质感与情感训练中寻找课堂和谐童声.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吴志强在质感与情感训练中寻找课堂和谐童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在质感与情感训练中寻找“课堂和谐童声”——记我亲身经历的一堂唱歌课《山谷静悄悄》嘉兴市秀洲实验小学吴志强我的课题《找回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和谐童声”策略与研究》市级立项以后,便开始了为期两年的辛勤探索和研究。我认为,教师在常规音乐课中,通过科学而有趣的方法,对儿童的声音进行质感和情感上的训练,从而形成一种整体的和谐美。这样的一种声音,可以把它称为“课堂和谐童声”。它的声音特点是轻柔而优美。所以,我这两年亲历的教研活动基本上也都是以唱歌课为主,我们开展了“行为跟进”式的教研活动,由三名音乐教师同上一节课,让教师在同伴互助下学会由模仿到探究、由反思到重构,在互

2、动中感悟教育的真谛,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学期开的是一堂《山谷静悄悄》的唱歌课。我是轮到第三个开,听了前两位老师的课。我的看法是这样的:在他们的课里有许多可喜的地方。比如,整节课比较流畅自如;为了激起孩子们的兴趣,创设了一些有趣的情境;为了开发孩子的大脑,老师的提问也能激起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了让孩子们的歌声更动情,看得出在歌曲的艺术处理上老师也动足了脑筋。但是总感觉到他们忽视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对声音的把握。我认为,唱歌课的最终目的就是造就一种“美”的声音。这也是音乐的本质。音乐要素、音乐实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这些都是为音乐的本质而服务的。

3、所以唱歌教学的过程中无论从哪一面切入,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让学生产生了激情,最终呈现的结果都将是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应该带给大家一种美的享受,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寻找美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歌曲之前,教师心中应该有美好动听的声音概念,然后,便可在教学中,及时的引导,以免学生走入误区。日本的著名音乐家品川三郎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写了一本书叫《儿童歌唱发声》,其中有一句话说道,“我们不是要求儿童唱什么歌,而是要求他们用什么样的声音歌唱。”所以,我在上课之前,心中已经有了应该让学生达到的声音概念,并在教学中及时的把这种要求传递给他们。一、在质感训练中寻

4、找“课堂和谐童声”6所谓质,是指声音的物理属性,包括声音的长度、强度、高度、刚柔度等,任何一种机体上的物理变化,都会引起质的改变,而且,姿势、气息、口形、声音位置、出声时的保持状态等,都会令声音产生不同的变化,于是便有不同的音色。在教学这首歌之前,我便仔细的研究了它的每一句,所要达成的质感要求。前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在前半段完成的挺好,比如在课堂导入、欣赏歌曲和曲谱的演唱上采用了一些情境创设等方法,学生学的轻松,课堂流畅自如。所以前半节课我基本采取了紧跟的策略,而重点是放在了后半节课声音处理的设计上。以下是我对这一首歌的主要乐句所作的质感要求:例1:1

5、=F4/430105—

6、50301—

7、山谷里,静悄悄,这一乐句的声音质感要求:轻柔的,休止符处做到声断气不断。训练的方法可以通过朗读达到目的。师:同学们,山谷里静悄悄,一眼望去,山林郁郁葱葱,空中烟雾蒙蒙,就像一副醉人的水彩画。让我们轻轻的朗读一下:山0谷0里—

8、静0悄0悄—

9、雾0蒙0蒙—

10、烟0淡0淡—

11、小0铁0锤—

12、叮0咚0响—

13、孩子们在老师的示范和带领下从朗读再到演唱很快掌握了歌曲的质感要求。例2:1=F4/46。646

14、5———

15、什么在飘飘?这一乐句的声音质感要求:略带头声的音质,力度增加,稍往上扬起。这时的音高已经到达小字2组的D,学生不能再用白

16、声来唱,如果用白声唱,第一音高上不去,容易喊唱,第二声音缺少变化显得苍白。所以让学生用高位置的头声演唱,眉毛上扬,抬起软腭。教师进行示范,学生模仿,从他们的表情上看,对此有一种新鲜感和略微的兴奋感。刚开始部分学生声音有些虚,慢慢有了好转。例3:1=F4/46335432

17、224326

18、薄薄的雾淡淡的烟,这一乐句的声音质感要求:切分节奏短促跳跃,后两拍渐弱。前两句给人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山谷景色,而这一乐句由静至动,利用活泼的切分节奏描绘飘浮的烟雾,流动的小溪,可爱的野兔等等。所以音质也应该给人一种动感。这一句看似有些难,因为节奏和力度都有变化,但由于音高

19、的适中,学生掌握得还是很快。例4:1=F4/403115(01

20、50)5331(03

21、10)65—

22、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叮咚50510

23、

24、叮咚!这一乐句的声音质感要求:像小锤敲打的叮咚声音,短促跳跃,有一丝金属感。“叮”嘴角拉开,“咚”打开嘴巴。而这里的力度变化也很微妙,最后第二个叮咚渐弱,而最后一个叮咚用了很弱的力度,预示着山谷又恢复了平日的宁静。这一句的难点有二个。第一、学生容易抢拍。第二、学生难于寻找到这种质感。所以在教学中我用了碰铃来解决这两个问题。首先在间奏处用上碰铃敲打,然后让学生听听它的音色,并向它的音色靠拢。结果还是效果很明显,基本达到了我所

25、向往的音质要求。二、情感训练中寻找“课堂和谐童声”所谓情,是情感。当学生掌握了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