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教学观.doc

《论语》中的教学观.doc

ID:48982722

大小:3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2-26

《论语》中的教学观.doc_第1页
《论语》中的教学观.doc_第2页
《论语》中的教学观.doc_第3页
《论语》中的教学观.doc_第4页
《论语》中的教学观.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语》中的教学观.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语》中的教学观[内容摘要]:《论语》是孔子思想的精华所在,《论语》一书中所体现的孔子的教学现最为后人称道的,主要有:“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诸方面。《论语》一书所体现的学习观主要有:“学思问”、“学以致用”、“终身学习”诸方面。这在当代依然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与现实价值。关键词:《论语》孔子教育观学习观一《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从字面意思讲就是语言的论篡。它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以及弟子之间关于各项事物的讨论记录的汇编。成书当在春秋战国之际。现在通行的《论语》共20篇,约11000余字。每篇都以文中第一句

2、话里节取两三个字作篇名,如《学而》、《述而》、《卫灵公》等。旧时为研读方便,一部论语分为上、下两部分。“上论”自《学而第一》至《乡党篇第十》,“下论”自《先进篇十一》至《尧日篇第二十》,故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论语》虽篇幅不长,但内容丰博,以伦理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函盖了教育、学习、君了、小人、天命、神鬼、义利等多个话题。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对政治的见解、对社会的理想、对教育的主张,亦可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理方法,言简意

3、赅,哲理深蕴。《论语》自成书以来,在先秦时期,作为一个显要学派的创始人的言行录,它就有着广泛的读者。入汉以后《论语》列入学官,被视为“五经之管辖,六艺之喉衿”[1],地位日益尊显。无延裕年间,以《四书》开科取士,《论语》文句更是“自学子束发诵读,至于天下推施奉行”[2],成为悬诸日月而久刊的金科玉律。《论语》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可以说《论语》塑造了中国人的人生范式,这种影响不仅是历史的,也是未来的。《论语》涉猎广泛,内容博大精深,笔者由于所学浅薄,故在这里只谈《论语》中关于教与学的话题。做为首创私人讲

4、学的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有许多关于教育与学习的精辟论述,历时几千年而仍旧熠熠生辉,引人深省。二孔子一生,一方面周游列国,寻求仕途,曾有“如我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3]、“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己,三年有成。”[4]这样有志于恢复仁义王道的抱负与慨叹,一方面收徒讲学,把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寄托在了教育上,希望通过教育,培养人才来实现自己的未竟之志。《论语》一书保存了孔子大量的教育实践和对教育的主张。《论语》所体现的孔子的教育观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重视教育。孔子十分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论语》中有这样的记载:“子适

5、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5]孔子认为治理国家,除了使人口增加,百姓富足外,还要加强对人民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真正强盛,才能达到他所向往的周王文武时代的天下为公,近者悦之远,远者怀之,四方百姓向往归顺的理想境界。孔子不仅提倡教育,认为“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6]而且身体力行,首创私人讲学,一生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其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论语》中重教的思想在当时具有前瞻性,在后世也得到了继承与发扬。孟子明确提

6、出善政不如善教的教育观点。宋代朱熹更是将教育的眼光投向未来。曾说“教明于上,俗美于下”[7]、“其遗风余韵又将有以及于方来。”[8]放眼当今世界凡科技先进,国力昌盛,人民富足之国均为重视教育之国均为教育先行之国。这一实事地证明了《论语》中重教育思想的前瞻性。二、有教无类。在教育对象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9]所谓“有教无类”就是不论贵贱、贫富、智愚、长幼、地域之远近悉数给予教育。《论语》中有言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用今天的话来说即:只要愿意亲自送来十条干肉(作为薄礼)的人,我从来没有不教诲的。(来修是捆在一起

7、的一束干肉。古代人们常用来作为见面的薄礼。)有人讥讽孔子招生“何其杂也”,说孔子收传不定条件,来者不拒,多多益善。孔子的学生子贡听到这种议论后,很不以为然,认为这正是老师有教无类思想的体现,也是老师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水平高的表现。正像人们常说的那样,“良医之门多病人,良匠之家多曲木”,孔子就像能治百病的良医,所以有各种患有疑难杂症,旁人难以医治的病人都慕名上门来求医;孔子又像位高明的木匠,能把各种弯曲的木头加工成材。事实也是如此,孔子的学生中,从贵贱而言,地位显赫的有孟懿子,南宫适,地位底下的有的曾被判过刑,而做过牢,公

8、治长,卞野之人子路,贱人之子仲弓等。从贫富而言富有如子贡,“家富千金,结连驱马”,贫困如一饮,一担食而不改其乐的颜回。鲁钝一点的如曾叁,愚笨一点有如高柴。年长的、年幼的各种学生都有。孔子之前的古代教育制度是王官之学,特点是官师合一,政教合一,只有上层的贵族子弟才有资格接受教育。但到春秋时代,礼崩乐坏坏,官央其职,学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