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提问有方,可达事半功倍之效.doc

教师提问有方,可达事半功倍之效.doc

ID:49002200

大小:23.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2-26

教师提问有方,可达事半功倍之效.doc_第1页
教师提问有方,可达事半功倍之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教师提问有方,可达事半功倍之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师提问有方,可达事半功倍之效——对《弧长和扇形面积》一课的课堂诊断郁文美教学案情最近我听了唐锡锋老师的一堂弧长和扇形面积公式的公开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课堂提问具有独特之处,下面是教学中的一个片段。师:小学里我们学习过圆的周长公式是什么?生:2πr师:圆的周长实质上是多少度圆心角所对的弧长?生:360°师:1°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多少?生:1/360×2πr师:40°、140°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多少?生:40/360×2πr、140/360×2πr师:(老师又追问)若圆心角为n°呢生:n/360×2πr诊断分析本课的重点是掌握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

2、,唐老师通过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解决弧长公式,而扇形面积公式让学生模仿弧长公式自己推导,既节省时间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下面我从三方面来分析本课的教学。一.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构建学生记忆的平台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中考命题的趋势,把学生置于具体的问题之中,引发学生的质疑、探究、发现。如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一大堆问题堆在一起,而是提一个让学生突破一个,一个一个向本课所学知识靠拢,让学生自主回忆以前的知识,所提问题恰到好处,这样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便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过

3、渡到自己的教学任务。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拓学生记忆的空间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灌输,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将会阻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思维的发展,使他们的知识迁移大大降低,而唐老师由学生都熟悉的圆的周长面积公式入手一步一步通过问题法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探究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由于弧长公式学生掌握得很好,所以在推导扇形面积公式学生不一会儿就得出公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下面的练习中我发现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利用这两个公式进行计算,课堂效果很好。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创新,在

4、自主学习中记忆,真正开拓学生记忆的空间,提高学生记忆的深度。三.教者点拨有方,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本课中唐老师所提问题一环紧扣一环,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老师巧妙的点拨,轻松地突破教学难点,如在提问1°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时,他先提问一个圆周可看成多少度圆心角所对的弧,这样学生就容易得到1°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此时教师没有急着讲n°圆心角所对的弧长,而是又例举几个特殊角度如40°、140°,最后老师又追问若圆心角为n°呢?此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争先恐后抢着回答,表现自我,轻松的点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同时渗透由特殊到一般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提问是必

5、不可少的,但关键是所提问题能否引起学生思考,创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否由旧知识延伸到所学知识。提问也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精心准备,真正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