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京版)浮力_教案1.doc

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京版)浮力_教案1.doc

ID:49026332

大小:21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2-28

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京版)浮力_教案1.doc_第1页
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京版)浮力_教案1.doc_第2页
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京版)浮力_教案1.doc_第3页
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京版)浮力_教案1.doc_第4页
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京版)浮力_教案1.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京版)浮力_教案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浮力【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3.通过学生实验探究,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4.会求浮力的大小。【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教学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学过程】一、思维启动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静止时,受到重力G和支持力F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关系:重力G和支持力F是一对平衡力。•GFF=G二、思维链接将木块放入水中后,木块向上浮起,最后静止在水面上。

2、木块受到重力G和浮力F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关系是重力G和浮力F是一对平衡力。6/6•F浮=GGF浮实验结合推理•GF浮F拉G=F浮+F拉F浮=G-F拉1.浮力的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2.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3.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4.求浮力大小的方法一:称重法:(1)先测出物体的重力G(2)当物体放在液体中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G´(3)由力的平衡知识求出浮力:F浮=G–G´三、加油站1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其重为9.8N,浸在水中后用弹簧测力

3、计测其示数为6/64.9N,物体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是多大?实验结合推理观察实验现象思考上下(左右表面)表面所受到的压力大小情况为:h0=10cmh1=15cmS=0.01㎡水、酒精结合已学过知识推理验证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2.求浮力的方法二:原因法(压力差法)公式:F浮=F向上-F向下。3.适用条件:形状规则的圆柱体、正方体等。四、加油站21.如图所示:A、B是能够自由移动的物体,C、D是用蜡紧沾在容器是的物体。向容器内到入一些水,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6/6CDBAA.物体A

4、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B.物体B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C.物体C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D.物体D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2.如图所示:一长方体物体浸没在水中,上表面受到的压强为P上表面=1500pa,下表面受到的压强为P下表面=2500pa,底面积为S=0.01㎡,求: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多少?如果把它浸没在酒精中所受到的浮力为多少?推理验证过程:∵P上表面=ρ液gh1∴F上表面=P上表面S=ρ液gh1S(F上表面方向竖直向下)又∵P下表面=ρ液g(h1+h0)∴F下表面=P下表面S=ρ液g(h1+h0)S(F下表面方向竖直向上

5、)∴F浮=F下表面-F上表面(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即=ρ液g(h1+h0)S-ρ液gh1S=ρ液gh0S不同的液体中浮力的大小不同,根液体的密度有关又∵h0S=VV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记作V排∴F浮=ρ液gV排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又∵ρ液gV排=G排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F浮=G排=ρ液gV排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验证6/6F浮=G排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2.公式:F浮=G排=ρ液gV排3.适用范围:液体和气体。是计算浮力普遍适用的公式。

6、五、加油站31.游泳时人从浅水区走向深水区,人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这是为什么?2.质量为7.9㎏的铁块沉在水底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ρ铁=7.9×103kg/m3)3.有一个桥墩在河水中的体积为400m3,则河水对桥墩的浮力是多少?【板书设计】浮力一、认识浮力:1.浮力的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2.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3.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二、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公式:F浮=F向上-F向下。三、影响浮力大小因素:1.猜想浮力的大

7、小与V排和ρ液有关。2.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6/6(2)公式:F浮=G排=ρ液g排(3)适用范围:四、计算浮力的三种方法:1.称重法;2.原因法;3.阿基米德原理法。6/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