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的基本组织结构.doc

钢材的基本组织结构.doc

ID:49028517

大小:21.87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2-27

钢材的基本组织结构.doc_第1页
钢材的基本组织结构.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钢材的基本组织结构.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钢铁材料有7种基本组织结构:奥氏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和莱氏体,其中奥氏体、铁素体和渗碳体是基本相,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和莱氏体是多相混合物。  奥氏体:观察Mn13或奥氏体钢1Cr18Ni9Ti的钢丝金相组织可发现,奥氏体的晶界比较直,晶内有孪晶或滑移线。淬火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分布在马氏体的空隙处,颜色浅黄、发亮。  奥氏体钢丝具有优异的冷加工性能,在高低温条件下均可保持良好的强韧性。一般来说奥氏体钢的冷加工硬化速率远大于珠光体和索氏体钢,经大减面拉拔可以制备具有特殊性能的弹簧,高锰奥氏体钢具有优异的耐磨性

2、能和减振性能,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和耐热性能。固溶状态的奥氏体钢无磁,经深冷加工有微弱的磁性。  铁素体:铁素体晶界圆滑,晶内很少见孪晶或滑移线,颜色浅绿、发亮,深腐蚀后发暗。钢中铁素体以片状、块状、针状和网状存在。纯铁素体组织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但强度和硬度都很低;冷加工硬化缓慢,可以承受较大减面率拉拔,但成品钢丝抗拉强度很难超过1200MPa。常用铁素体钢丝有铁素体不锈钢丝(0Cr17)和铁-铬-铝电热合金丝(0Cr25Al5)等。  渗碳体:钢中渗碳体以各种形态存在,外形和成分有很大差异。一次渗碳体多在树枝晶间处

3、析出,呈块状,角部不尖锐;共晶渗碳体呈骨骼状,破碎后呈多角形块状;二次渗碳体多在晶界处或晶内,可能是带状、网状或针状;共析渗碳体呈片状,退火、回火后呈球状或粒状。在金相图谱中渗碳体白亮,退火状态呈珠光色。一次渗碳体和破碎的共晶渗碳体只有在莱氏体钢丝,如9Cr18、Cr12、Cr12MoV和W18Cr4V中才能见到,只要热加工工艺得当,冷拉用盘条中的一次渗碳体块度应较小、无尖角,共晶碳化物应破碎成小块、角部要圆滑,否则根本无法拉拔,渗碳体带轻度棱角的盘条,可以通过正火后球化退火+轻度(Q020%)拉拔+高温再结晶退火的方法加以挽救。

4、带状和网状渗碳体也是拉丝用盘条中不应出现的组织,这两种组织提高钢的脆性,不利于钢丝加工成形,显著降低成品钢丝的切削性能和淬火均匀性,对网状2.5级的盘条可用正火的方法改善网状,一般来说钢丝经冷拉-退火两次以上循环,网状可降低0.5-1级。  珠光体:珠光体是由片状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渗碳体的质量分数为12%,铁素体的质量分数为88%,两者密度相近,在金相图谱中铁素体呈宽条状,渗碳体呈窄条状。  片状珠光体是由成分均匀的奥氏体冷却转变来的,等温转变温度,或连续冷却速度直接影响到珠光体的片间距。同一牌号的钢丝,在一定等温区

5、间,珠光体的片间距是相对恒定的。实验证明,奥氏体晶粒度虽然对珠光体晶团的大小有决定性影响,但基本不影响珠光体片间距。  片状珠光体经适当的热处理,渗碳体变为球状或粒状,转化为粒状珠光体。从奥氏体状态冷却时,是转变为片状珠光体,还是粒状珠光体,主要取决于奥氏体成分的均匀性。完全奥氏体化的成分均匀的奥氏体,冷却后形成片状珠光体;成分不均匀的奥氏体,冷却后形成粒状珠光体。在奥氏体临界点(A1)附近反复冷却-加热,然后缓冷,或钢丝冷拉后再退火,都是实现粒状珠光体转变的有效方法。  珠光体钢丝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Rm、伸长率A、断面收缩率Z

6、、硬度),可拉拔性(变形抗力、冷加工硬化速率、极限减面率Q),工艺性能(弯曲Nb、扭转Nt、缠绕、顶锻、冲压)与显微组织结构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粒状珠光体钢丝的抗拉强度Rm和硬度要低于片状珠光体钢丝,伸长率A和断面收缩率Z前者要高于后者;粒状珠光体钢丝的拉拔性能优于片状珠光体钢丝,表现为拉拔力低、冷加工硬化慢、能承受的极限减面率大;工艺性能前者优于后者。在粒状珠光体范围内,随着球化度提高(球化组织从1级升到3精选word范本!.级),钢丝抗拉强度和硬度下降,塑性和韧性上升,可拉拔性和工艺性能也越来越好,特别冷顶锻和深冲性能显著改善

7、。在片状珠光体范围内,珠光体晶团和片间距对钢丝性能起决定性的影响,珠光体晶团的尺寸与奥氏体的晶粒度成正比;而片间距与奥氏体的晶粒度基本无关,主要取决于过冷度(冷却速度),可以说,在一定的转变温度范围内,片间距必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此外,碳和合金元素的含量对片间距也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碳含量的增加,片间距逐渐减小,Co、尤其是Cr能显著减小片间距,而Ni、Mn、Mo则使片间距加大。当片间距小到索氏体范围内时,钢丝的各项性能又有另一番变化。  贝氏体:贝氏体转变温度范围较宽,在较高温度下(500-350℃),奥氏体等温转变生成上贝氏体。在

8、贝氏体区下部等温转变生成下贝氏体。下贝氏体晶粒呈针状,两端尖,针叶不交叉,但可以交接。晶内渗碳体呈细针状,与铁素体长轴成55°-65°夹角,颜色分散度大,比马氏体针颜色深。  在贝氏体转变温度范围内(Bs-Bz),渗碳体扩散缓慢,铁素体的扩散受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