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 山行_教案1.doc

古诗诵读 山行_教案1.doc

ID:49031376

大小:3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7

古诗诵读 山行_教案1.doc_第1页
古诗诵读 山行_教案1.doc_第2页
古诗诵读 山行_教案1.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古诗诵读 山行_教案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山行【教材简析】《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诗,诗歌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一幅浓郁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热爱之情。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练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让我们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到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教学中,我将在以诵读为重点的基础上,利用媒体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让他们

2、在情境中发挥想象,引导孩子登寒山,仰望白云,欣赏火红的枫林,真切感受自然之美,激发热爱生活之情,去感受自然的美,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熟读成诵,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2.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教学过程】1.谈话激趣,引入课题。师:同学们,一年四季中,你

3、最喜欢哪个季节?(生自由谈,并说理由。)现在是什么季节?你能说说这个季节的景色和你的感受吗?师:是呀,到了深秋,满山遍野,五颜六色,你们想不想看看这样的景色?(出示秋景图让生欣赏。)师:你们感觉怎么样?师:这么美的景色,若是让画家看到了,他会怎么做?让诗人看到了——对,唐代就有一位叫杜牧的著名诗人,他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那深秋美景所吸引,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3/3山行。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这首诗。板书:山行(杜牧)。2.初读,感知诗意。师:那么你们平时是怎么学古诗的?(由学生的方法自然过渡)那就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读这首诗。朗读的

4、时候,要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生自由朗读。)同桌互读。检查字音。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评价,校正“斜”的读音。3.再读,质疑解疑。师:默读全诗,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呢?请你圈一圈,画一画。(学生默读,思考,圈画。)师:同学们读书真仔细,现在请你告诉我,你都读懂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生自由汇报,师相机调控。)那么谁有不理解的字词,说一说。(生说出不理解的字词,简单的大家说,难一点的大家一起讨论。)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提出的问题。预设:寒山石径斜生处晚红于坐爱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这么多的问题,既然

5、问题是大家提出的,愿不愿意集合大家的力量来共同解决呢?现在,大家就利用字典和书中的注释,同桌两个一起来商讨这些问题,争取人人都当老师,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对方。(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参与其中,适时引领。)师:想不想把自己讨论的结果告诉大家。(汇报时教师参与其中,适时引领。)师:说得太好了。通过我们合作学习,已经解决了提出的问题,基本了解了诗意。现在,让我们结合对诗的理解,再来朗读这首诗。4.画诗悟境这时在你在脑海里会出现了什么图画呢?现在就请你做个小画家,说一说,你都在画上画些什么?(生自由发言,描绘图画。)师:看到同学们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我都不忍心打

6、扰你们。好,谁想说出你心中的图画?师:同学们真不愧是小画家,画出了这么美丽的画,那么,老师也带来了一幅画家为这首诗画的画。请你读一读,看一看。5.配乐朗读,再现意境。3/3配乐朗诵一:看,把这些景物合起来,多美啊。让我们配上音乐看画读诗。大家可以站起来,也可以加上动作。配乐朗诵二:师:还想读吗?这次请同学们小声读,或者背一背,边读背边想象诗中美丽的景物。现在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示你的理解,为画配上古诗,为画配上一段文字,为画题诗都可以,注意要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6.拓展积累其实描写风景的古诗有很多,现在老师要给你一个展现的机会,请你背一背这样的

7、诗,越多越好。老师也送给大家四首描写风景的古诗。请你读一读。《江南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枫桥夜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结语:同学们,古人云,诗中有画,我们说,画中有诗,同学们,学古诗快乐吗?老师也很快乐,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希望你们能够多积累,多背诵,请相信,将来它一定会成为你宝贵的精神财富。3/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