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不该“看起来很美”.doc

课堂教学不该“看起来很美”.doc

ID:49067983

大小:1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2-27

课堂教学不该“看起来很美”.doc_第1页
课堂教学不该“看起来很美”.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不该“看起来很美”.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堂教学不该“看起来很美”□茅卫东  听了一堂主题为“青春远离犯罪”的公开课,有些感想,可能会被看作危言耸听,但不吐不快。  执教老师在教学中显示出强烈的“教师中心”和“知识中心”倾向,而我以为,这样的课题,教学中应该尽可能结合中职生实际生活,增加互动,大胆减少知识点的讲授,以让学生产生触动、震动,提高心理警觉,懂得远离犯罪为课堂重点。  但多数听课老师不赞成“减少知识点的讲授”这个主张。他们认为,虽然是职校课堂,像“什么是犯罪”、“犯罪的特征”、“什么是刑罚”、“青少年犯罪的类型”等知识点不能一带而过,必须重点落实,不然这堂课就太空了。  这是两种不同教学理念的分歧,我知道自己无法说

2、服别人,于是不再纠缠这个问题,而是提出了听课中发现的几个细节问题。  第一个细节:教师的提问  教学中,执教老师选择了药家鑫杀人案作为材料,这本无可厚非。可是在以这则材料分析“犯罪的特征”时,老师问:药家鑫的行为有没有社会危害性啊?学生答:有。老师接着问:药家鑫这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大吗?学生答:大。  我问执教老师,为什么会提出这种毫无质量可言的问题,坐在教室里的毕竟是职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啊。执教老师说,也没特别想过,因为要讲社会危害性,就这样问学生了。  一堂课40分钟,又是公开课,经过精心准备的上课老师却没有认真考虑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题,实在有些不应该。不过,换一个角度也可以理解,很

3、多时候,公开课追求的只是“看起来很美”这个境界。听课老师、评委们关注的往往是上课教师用了什么新奇的手段,有什么特别的安排,至于学生的感受和收获总是被忽略的。大家想想,公开课上了,评课环节中有听课学生的身影吗?  第二个细节:教师的表述  在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让青春远离犯罪”时,有学生说:“要学好法律。”上课老师对这一回答表示了肯定,随即课前制作好的PPT上出现了“一、要学好法律”字样。  别误会,我倒不是怀疑师生有预演,而是对“要学好法律”这个表述有质疑。“学好”的标准是什么?我想,对所有非法律专业的人士来说,能够对法律知识有所了解,懂得在自己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寻求法律帮助就足够了。如

4、果人人都“学好”法律,这世界上就不会存在“律师”这个职业了。  既然如此,课堂上老师对学生说“要学好法律”表面上看是教育学生重视法律,可是这种大而无当的话又能对学生有什么实际指导意义呢?和前面的提问一样,其实上课老师自己也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一说法是否恰当。当然,这种情况绝非只存在于个别教师身上,甚至也不只是教师群体如此。我们已经习惯了表态,表态的重点不在内容,而在于姿态本身。具体到这堂课,上课老师传达出了“我已经提醒学生要重视法律”这个信息就可以了,其他就不操心了,因为听课老师基本上也只对这个点有兴趣。学以致用的古训其实早已被架空,大家都只求“看起来很美”而已。  第三个细节:教师的激励

5、  公开课最后,上课老师来了一句明显做作的话语:“同学们,经过这一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心里一定涌起一句誓言:‘让青春远离犯罪!’”  这话谁信?听课老师肯定不信——学生什么状态大家都看在眼里;上课老师也不信——他只是照本宣科读了一下教材中的话;学生当然更不信了——自己心中有没有誓言自己最清楚了;教材编写者信吗?也不信,我有朋友就在编这类教材。为什么这么编,大家都懂得。  只是,当课堂成了舞台,师生成了演员,教育变成作秀,当这一切都被认为理所当然本该如此的时候,我们想过民族的未来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