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

ID:49078635

大小:5.20 MB

页数:30页

时间:2020-02-28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_第1页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_第2页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_第3页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_第4页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院系: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学号:姓名:班级:2011级地理(1)班二0一三年六月二十日一、实习时间:2013年6月3日至2013年6月9日、2013年6月16日二、实习地点及路线:毕节—大方(九洞天)—织金(织金洞)—安顺(屯堡村寨)(黄果树瀑布)—关岭(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花江大峡谷)—金沙(冷水河)—毕节、毕节(阳山公园)三、实习人员:老师:学生: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2011级地理科学(1)、(2)班四、实习结果与体会(一)地质地貌部分1、毕节大方九洞天2013年6月3日14点10分,我们到达目的地:毕节大方猫场镇的九洞天。(1)“九洞天”由来六冲河九洞天风景名

2、胜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大方、纳雍两县交界处,包括小三峡、梯子岩石林、洞天3个景区。六冲河在流经大方、纳雍两县交界处形成一段伏流,伏流全长6千米。在约2千米的下游伏流河段上,开有9个天窗,谓之“九洞天”。集伏流、峡谷、洞穴、天桥、天窗等多种典型的喀斯特景观为一体,形成雄奇秀丽的喀斯特大观。每个“洞口”周围都有奇特的熔岩景观,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伏流洞口风光。景区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清新,富含阴离子,林木大部分四季常青。景区内还集中了几乎所有喀斯特地貌所特有的现象,有“中国岩溶百科全书”及“喀斯特地质博物馆”的美誉。图1—1:地下暗河出口图1—2:九洞天洞顶天窗A、地质地貌及水文景

3、区属于滇东高原黔北台隆毕节市北东及西南走向构造变形结合部,岩石主要为二迭系石灰岩。河谷为岩溶箱形深切割峡谷,岩壁接近90°,景区内分布有溶蚀旱洞,伏流洞穴,溶蚀塌陷等喀斯特典型地貌。两岸悬崖峭壁上有众多常年性和季节性瀑布、冒泉,河流涨落受季节影响变化较大,瓜仲河电站伏流出口常年平均流量为60立方米/秒。B、气候、气象特征景区属于高海拔亚热带气候,平均海拔1200米,地面海拔最低点1152米,最高处1421.3米,洞内海拔1152—1285米;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1.8°C,常年处于5.5—24.2°C之间,河谷与峡谷顶台地气温相差3—5°C;年平均降雨量1086毫米,雨季在每年5—9月

4、,旱季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平均相对湿度为84%,年日照约为1440小时;河谷由西向东,日照充足。C、土壤及植被、野生动物现状景区覆盖土壤主要为地带性土壤小黄泥、岩性土褐色石灰土,PH值5.5—7.1。河谷两侧附近土层较薄,石灰石裸露较多,离河谷较远土层较厚。景区植被良好,主要野生乔、灌木有樟树、枫树、桦树、桑树、青杠、思栗、松、杉、及合欢、岩哨子、红子刺、毛竹、壳斗科植物等;另有藤木植物和蕨类。野生动物主要有猴、獐、黄鼠狼和蛇及各种水鸟等,河谷是野鸭越冬地,溶洞中有岩燕和蝙蝠栖息,河水中主要生长红嘴细鳞鱼、黄蜡丁鱼等。D、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景区内沿河散居着苗、彝、汉等民族和川青人村寨,

5、人口约万人左右,少数民族占30%以上。景区内除瓜仲河电站外,无其它工业生产。(2)九洞天喀斯特地貌组成九洞天由三大地貌单元构成,既上游的梯子崖塌陷、伏流段,中游的油菜河箱型谷段和下游的由天窗、天生桥、溶洞串联的九洞天伏流段。图1—3:天生桥图1—4:岩溶景观(3)九洞天的形成条件九洞天峡谷地貌的形成主要受三大因素控制。A、断裂和节理特别是具有控制喀斯特形态特征(如陡崖、半边山)、分布(漏斗、洼地、落水洞、伏流、溶洞展布方向、密度)和发育的大型节理,溶蚀性很高的厚层和中厚层灰岩。B、强烈的新构造运动。强烈的溶蚀、下切侵蚀和崩塌作用,正是这三种作用的联合进行和消长,成为九洞天形成的最基本作用

6、过程。C、喀斯特流域二元会流结构所产生的地表水系不断向地下水系这种会流结构的转化,也是九洞天形成的最基本作用过程。(4)九洞天喀斯特峡谷的形成和演化九洞天喀斯特峡谷的形成和演化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A、油菜河伏流及底纳寨干谷形成期。B、梯子崖伏流及张家寨干谷形成期。C、九洞天伏流和大天桥干谷形成期。九洞天是“裂点伏流塌陷型峡谷”演化的典型代表,其演化的基本模式:峡谷崩塌形成天然堆石坝、产生顺河伏流溶洞—伏流连续下切,形成地下峡谷廊道—古河道因失去水流而相对被抬高、并产生渗漏型洞(落水洞、竖井)向天窗、天生桥串联阶段演化,再塌顶,箱型谷形成(明流峡谷再现)。2、织金“织金洞”2013年6月4

7、日10点05分,我们来到织金洞。(1)“织金洞”概况织金洞原名打鸡洞,位于贵州省织金县城东北23公里处的官寨乡,距省城贵阳120公里。1980年4月,织金县人民政府组织的旅游资源勘察队发现此洞。它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溶洞,洞长6.6公里,最宽处175米,相对高差150多米,全洞容积达500万立方米,空间宽阔,有上、中、下三层,洞内有40多种岩溶堆积物,显示了溶洞的一些主要形态类别。织金洞是该景区的精华,它是中国目前发现的一座规模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