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高中解读.doc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高中解读.doc

ID:49086021

大小:10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2-28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高中解读.doc_第1页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高中解读.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高中解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高中解读 这部分知识较难掌握,这里是高中知识的衍生,同学们可以了解。一、静息电位     1、概念表述     静息电位是指组织细胞静止状态下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呈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    2、产生条件   (1)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平衡。      就正离子来说,膜内K+浓度较高,约为膜外的30倍。膜外Na+浓度较高约为膜内的10倍。       从负离子来看,膜外以Cl-为主,膜内则以大分子有机负离子(A-)为主。   (2)膜对离子通透性的选择。在静息状态下,膜对

2、K+的通透性大,对Na+的通透性则很小(Na+通道关闭),对膜内大分子A-则无通透性。    3、产生过程    K+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膜内A-因不能透过细胞膜被阻止在膜内。致使膜外正电荷增多,电位变正,膜内负电荷相对增多,电位变负,这样膜内外便形成一个电位差。    当促使K+外流的浓度差和阻止K+外流的电位差这两种拮抗力量达到平衡时,使膜内外的电位差保持一个稳定状态,即静息电位。这就是说,细胞内外K+的不均匀分布和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是使细胞能保持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的基础,所以静息电

3、位又称为K+的平衡电位。    二、动作电位    1、概念表述    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快速扩布性电位变化。    2、产生条件   (1)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平衡。细胞内外存在着Na+浓度差,Na+在细胞外的浓度是细胞内的13倍之多。   (2)膜对离子通透性的选择。细胞受到一定刺激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    3、产生过程   (1)去极化:细胞受到阀上刺激→细胞外Na+顺浓度梯度流人细胞内→当膜内负电位减小到阈电位时Na+通道全部开放→Na+顺浓度梯

4、度瞬间大量内流(正反馈倍增)→细胞内正电荷增加→膜内负电位从减小到消失,进而出现膜内正电位→膜内正电位增大到足以对抗由浓度差所致的Na+内流→膜两侧电位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该过程主要是Na+内流形成的平衡电位,可表示为动作电位模式图的上升支。   (2)复极化:达峰值时Na+通道迅速关闭而失活→Na+内流停止→K+通道被激活→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K+借助于浓度差和电位差快速外流→膜内电位迅速下降(负值迅速上升)→电位恢复静息值。该过程是K+外流形成的,可表示为动作电位模式图的下降支。   (3)Na+-

5、K+泵转运:当膜复极化结束后,有一部分Na+在去极化中扩散到细胞内,一部分K+在复极过程中扩散到细胞外。这样细胞膜上Na+-K+泵就会被激活,并主动将膜内的Na+泵出膜外,同时把流失到膜外的K+泵回膜内,以恢复兴奋前的离子分布的浓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