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说课稿范文.doc

《渔父》说课稿范文.doc

ID:49114389

大小:87.06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2-28

《渔父》说课稿范文.doc_第1页
《渔父》说课稿范文.doc_第2页
《渔父》说课稿范文.doc_第3页
《渔父》说课稿范文.doc_第4页
《渔父》说课稿范文.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渔父》说课稿范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渔父》说课稿范文  《渔父》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文章是《渔父》,我将从教材、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课时、教学流程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论述。  一、说教材《渔父》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专题“直面人生”中的一篇课文,本板块还选了《报任安书》这篇文章。  这两篇文本在内容上既对立又统一,它们是“生存与毁灭”的选择问题,有较强的互补性。  本专题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阅读作品,能让学生对重大人生问题有思考和追求;学生能对问题展开探讨,学会辨证地思考,周密地说理,有所发现和创新;学生能通过经典文本学习,思考“

2、直面人生”的丰富内容和表达上多样的方法;积累经典文本中的名句,归纳文言文的基础知识。  二说学习目标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与文本展开对话”和“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结合本专题教学目标和文本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①能够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较准确地将本文翻译为现代汉语;②通过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的分析,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③体会屈原和渔父在表达各自的人生哲学时所运用的方法及其好处;④通过对比阅读,学生能对屈原和司马迁的不同人生选择作出自己的评价,能对人生问题有

3、新的思考和追求。  三说重难点重点;能够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较准确地将本文翻译为现代汉语;通过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的分析,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难点体会屈原和渔父在表达各自的人生哲学时所运用的方法及其好处,并通过对比阅读,学生能对屈原和司马迁的不同人生选择作出自己的评价,能对人生问题有新的思考和追求。  四说教学方法这篇文言文在文字上较浅显,翻译理解的难度不是很大,因此重点在问题探讨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中,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

4、。  主要采用诵读,引导,点拨,研讨等方法。  五课时设计因为这篇文章相对比较简单,我设计的是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六、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生存,还是死亡?”这是莎士比亚在其名作《哈姆雷特》中的发问。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报任安书》,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为了完成传世之作《史记》忍辱负重,选择了生存。  而两千年前的湘江水畔,一位诗人在踽踽独行,憔悴的脸上写满孤独的悲愤。  当他的心被忧虑撕裂的那一刻,他选择的是纵身跃下汨罗江。  其热血化作滔滔波浪,随着江水悠悠流淌千年,滋润了整个民族的灵魂!他,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

5、国主义诗人屈原。  (二)整体感知  1、作者及写作背景找一位学生介绍,之后出示PPT屈原(公元前339——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诗人和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  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开创者,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代表作为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  辅佐了楚怀王、楚顷襄王,在郑袖、张仪的离间在两次被流放到江南、汉北。  背景屈原在最后一次被流放时,秦将白起攻破楚国的都城——郢都,屈原悲愤难捱,在湘潭一带游荡,遇到一个渔父,在和渔父交谈以后便怀石投江。  2、找学生范读课文,注意字音和断句。

6、  渔父(fǔ)淈(gǔ)餔(bū)歠(chu?)醨(lí)汶(mén)枻(yì)濯(zhu?)  3、结合注释,学生自由读,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和活用字,并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  (1)古今异义词PPT,板书颜色(脸色)、形容(形体容貌)、至于(到)、可以(可以用来)  (2)词类活用鼓枻而去(鼓,名词用作动词,敲打)  (3)特殊句式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屈原既放(被动句)游于江潭(状语后置)是以见放(被动句)行吟泽畔(省略句、状语后置)圣人不凝滞于物(被动句)自令放为(被动句)  4、疏通文意学生翻译,其他同学补充指正

7、,学生齐读,进一步理解和感悟文本。  (三)局部分析  1、文中共出现了几个人物?全文是以怎样的形式展开的?生明确渔父和屈原两个人物。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诗人和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  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开创者,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渔父不知姓名和来历,驾一叶之扁舟,垂钓于江上。  全文是以人物间的对话形式展开的。  2、本文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一个形象?表现了屈原怎样的人格?试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来回答。  (以四人为一小组,明确发言人,小组内成员讨论5分钟,其他小组成员在别人回答的基础上可以补充。  )屈原不愿“以身之

8、察察,受物之汶汶”,也不愿“以皓皓之白,蒙世俗之尘埃”,他是一个不随波逐流,不苟合,不妥协的特立独行者,“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还刻画了一个矢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