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对安南之治理方案措施分析.doc

唐代对安南之治理方案措施分析.doc

ID:49117483

大小:108.5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20-02-28

唐代对安南之治理方案措施分析.doc_第1页
唐代对安南之治理方案措施分析.doc_第2页
唐代对安南之治理方案措施分析.doc_第3页
唐代对安南之治理方案措施分析.doc_第4页
唐代对安南之治理方案措施分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代对安南之治理方案措施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唐代對安南之治理朱達鈞  探討唐代對安南之治理,首先必須對安南之建置名稱及沿革,作一番探討,以瞭解交州之歷代變革,及唐代的交州以安南著稱之確切時間,及交州都督、安南都護之職責以觀察其重要性。再探討唐代安南地區的蠻亂與外患問題,來分析中央對於安南亂事之因應對策。一、安南建置名稱及沿革(一)「交州」之歷代沿革  「交趾」之名稱,在《尚書》《尚書》(台北:曉園出版社《十三經》標點本,1994年7月初版。)〈堯典〉,云:「申命羲叔,宅南交。……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頁97~98。、《淮南子》劉安,《淮南子》,收錄於慧豐學會,《漢文大系》20(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2、,民國67年10月初版。)卷九,〈主術訓〉云:「昔者神農之治天下也……其地南至交趾。」頁3。、《史記》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11月第2版。)卷一,〈五帝本紀〉顓頊條,云:「帝顓頊高陽者,黃帝之孫,而昌意之子也。……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趾,西至於流沙,東至於蟠木。」頁11。均有記載,但所記畢竟屬遠古時代,傳說成份較濃,未必指得就是唐代的安南,或現今的北越一帶,而《後漢書》引《禮記》一書,記載交趾之習俗,已提到交趾在南方,據此書云:禮記稱南方曰蠻,雕題交趾,其俗男女同川而浴,故曰交趾。范曄,《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6月第1版。

3、)卷八六,《南蠻傳》,頁2834。  南蠻之風俗,因男女同川而浴,而名為「交趾」。交趾乃「交州」之前身,自古就為百越族聚居之地,因越人足大趾廣,兩足合立而交,亦名為「交趾」,據唐李吉甫撰《元和郡縣志》云:交州……今為安南都護府理所……古越地也。秦始皇平百越,以為桂林、象郡,今州即秦象郡地也。趙佗王南越又屬焉。元鼎六年平呂嘉,遂定越地,以為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元封五年置刺史以部之。名曰交趾者,交以南,諸夷其足大趾廣,兩足前立,則交焉。漢本定為交趾刺史,不稱州,以別於十二州,建安八年,張津刺史,士燮為太守,共表請立為州,自此

4、始稱交州焉。吳黃武五年,分交趾、日南、九真、合浦四郡為交州,南海、鬱林、蒼梧為廣州,尋省廣州,還併交州,以番禺為交州理所,後又徙於交趾。晉太康中,徙理龍編,隋開皇十年罷交趾郡為玉州,仁壽四年置總管府,大業三年,罷州復為交趾郡。李吉甫撰,《元和郡縣志》(台北:商務印書館影印《欽定文淵閣四庫全書》,冊468,民國73年8月初版。)卷三八,〈嶺南道四‧交州〉,頁600~601。  漢代之交趾,本屬化外之地,不以州稱之,直至後漢獻帝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交趾刺史張津、交趾太守士燮共同上奏請立交州,交趾之地才稱之以州。吳黃武五年(公元226年),短暫的將交州一分為

5、二:交趾、九真、日南、合浦屬交州;南海、鬱林、蒼梧屬廣州。後又罷廢廣州,其地又歸屬交州,但治所設於廣州之番禺,後又遷回交趾。東晉太康年間,交州治所遷龍編(今北越河內)。隋代也有更換,文帝開皇十年(公元590年),原交趾郡改為玉州,仁壽四年(公元604年)於此地設「總管府」,煬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玉州復為交趾郡。(二)唐代之交州以「安南」著稱  隋末丘和為交趾太守,於唐高祖李淵開國後之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奉表歸國,據《舊唐書》云:大業末……黃門侍郎裴矩奏言:「丘和歷居二郡,皆以惠政著聞,寬而不擾。」煬帝從之,遣和為交趾太守。既至,撫諸豪傑,甚得蠻夷

6、之心。會煬帝為化及所弒,鴻臚卿甯長真以鬱林、始安之地附於蕭銑……會隋驍果自江都還者,審知隋滅,遂以州從銑。及銑平,和以南海之地歸國。詔使李道裕即授上柱國、爵國公、交州總管。和遣司馬高士廉奉表請入朝,詔許之。劉昫等撰,《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2月第1版。)卷五九,〈丘和傳〉,頁2325。又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2月第1版。)卷九十,〈丘和傳〉,亦有記載:「丘和……大業末……遂拜交趾太守,撫接盡情,荒憬安之。煬帝崩,而和未知……會隋驍果自江都來,乃審隋亡,和即陳款歸國,而嶺嶠閉岨,乃權附(蕭)銑。銑平,遂得歸。詔李道

7、裕即授和交州大總管,爵譚國公。」頁3777~3778。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將交州總管府改為交州都督府,仍據同書云:高祖受命之初,改郡為州,太守並稱刺史。其緣邊鎮守及襟帶之地,置總管府。以統軍戎。至武德七年,改總管府為都督府。劉昫等撰,《舊唐書》卷三八,〈地理志一〉,頁1384。  唐初於緣邊及軍事要衝設置總管府,實因全國兵馬倥傯,天下尚未底定,總管府「其功能性較側重於軍事意義,非如改制後之都督府以處理地方行政事務為主。」桂齊遜,〈唐代都督、都護及軍鎮制度與節度體制創建之關係〉,《大陸雜誌》第八十九卷第四期,民國83年10月15日,頁19。亦可參考蘇基朗

8、,〈唐代前期的都督制度及其淵源〉,《食貨雜誌》(復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