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复杂的方程(例3)说课稿.doc

稍复杂的方程(例3)说课稿.doc

ID:49150454

大小:3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9

稍复杂的方程(例3)说课稿.doc_第1页
稍复杂的方程(例3)说课稿.doc_第2页
稍复杂的方程(例3)说课稿.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稍复杂的方程(例3)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际问题与方程(例4)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78页的例4,从内容安排上看,这一课时是本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中的第十课时,在这一节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作用,并初步了解了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它解简易方程以及接触了一点稍复杂的方程,这一课时是对前期知识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学生学会列方程解答数量关系稍复杂的要求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这又是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它将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所以本节课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也是教学难点。2、教学目标:知

2、识目标:学生学会列方程解答数量关系稍复杂的要求两个未知数的(和倍、差倍)应用题。通过分析已知条件,学会设1倍为X,另一个数为几X。能力目标: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思路,提高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并初步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来检验方程的解应用题的能力。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说教学、学法1、创设生活情境,把问题权还给学生《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意识到抽象的数学知识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活生生的原型,“现实

3、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从中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皆生活的思想。数学是从生活中来,后运用到生活中。我在这一环节中组织了学生进行复习。2、迁移原知,为自主探究奠定基础新课程理念表明:数学教学的价值并非单纯地通过积累数学事实来实现,它更多通过对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对数学活动经验的条理化,对数学知识的自我组织等活动来实现,学生的数学学习,基本是一种符号化语言,与生活实际的相互融化与转化,并主动建构的过程。本课准备阶段的练习题中,不论是数量关系和解题的方法对学习例4都具有迁移的作用,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因此利用这一原理可直接让学生进

4、行探究性学习。把发现知识内在联系的机会与权利还给学生。3、重视指导,为新知建构提供条件《课标》提出:“数学是人们对实现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学习中的这一形成过程,需要老师的“授之以渔”。为此,我列出几个由浅及深的问题进行引导三、说教学过程小学数学知识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具体的活动产生的,教学要向学生提供探索、讨论、实践、调查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机会,教学内容应是现实的、生活化的、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的,使学生乐学、活学,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1)

5、复习旧知,做好铺垫(2)创设情境,自主探索(3)巩固拓展,加深认识。(4)课堂总结,学会反思。环节一,复习旧知,建构与新知的联系利用几个小练习引导让学生认识了解谁是一份数,谁是几份数感性的认识了设谁为X,那么,另一个就是几X,他们的和是几X,差又是几X。环节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构建新知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第一层次:给出书上例4图片,让学生从图中获得不同信息。本层次的设计意图:从开始的两个铺垫情景到例题的情景,是一个对比、分析的过程,在相同情境中却有着不同的信息,让学生更加热情地投入到解决问题中来,同时

6、通过为列方程的第二种方法奠定基础。第二层次:自主学习提出几个由浅及深的问题,引导学生怎样设未知数,设谁为未知数,找到了怎样的数量关系,怎样列方程等第三层次:搭建交流平台,展示自学成果。鼓励他们,同桌或前后位进行交流,之后,请学生把思考方法讲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师小结:重点讲解方程的解法。(课件演示解题的规范步骤)环节三:巩固拓展,加深认识。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解题思路,理清解题方法。在这中间安排了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A组:课本81页第5、7题。B组:课本81页第5、6题此题如何设未知数是难点

7、,要引导。。环节四:课堂总结,学会反思。畅谈本节课的收获?(重点总结: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稍复杂方程的解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