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四肢骨折.ppt

常见四肢骨折.ppt

ID:49204091

大小:4.86 MB

页数:27页

时间:2020-02-01

常见四肢骨折.ppt_第1页
常见四肢骨折.ppt_第2页
常见四肢骨折.ppt_第3页
常见四肢骨折.ppt_第4页
常见四肢骨折.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常见四肢骨折.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同学们好!肱骨髁上骨折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两种,易合并神经血管的损伤,若骨骺受损,治疗后常出现肘外翻或肘内翻畸形。一、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1.病因:多为间接暴力所致,远断端向后上方移位,可同时伴有尺偏或桡偏。此型常损伤肱动脉和正中神经引起Volkmann(伏克曼)缺血挛缩。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2.临床表现:1)外伤史。2)有骨折体征。3)肘部向后突并处于半屈位。4)肘前可触及骨折端,肘后三角正常。5)须特别注意观察有无血管神经的损伤。观察前臂的肿胀程度、腕部桡动脉的搏动情况、手的感觉及运动

2、功能等6)注意是否出现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早期表现。尽量避免出现Volkmann挛缩。7)拍片进一步明确诊断。3.治疗:1)一般保守治疗,石膏固定4~5周。2)若伤后时间长、局部损伤重、肿胀明显时,可先用尺骨鹰嘴悬吊牵引。3)手术指征:A.手法复位失败。B.小的开放伤口,污染不重。C.有神经血管损伤。4)功能锻炼。二、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1.病因:多为间接暴力所致,远断端向前上方移位,可同时伴有神经血管的损伤。2.临床表现:1)外伤史。2)肘后凸起可触及骨折端。3)有骨折体征。4)拍片进一步明确诊断。3.治疗:基本原则同伸直

3、型,但手法复位的方向相反。←桡骨下端骨折桡骨下端骨折系指距桡骨下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多为间接暴力所致,根据受伤机制可分为以下三种:一、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又称Colles骨折)1.受伤时体位为:前臂旋前,腕背伸,手掌着地。2.典型畸形:侧面观→银叉样正面观→枪刺刀样3.X线:远断端向桡背侧移位。治疗:一般手法复位+小夹板(石膏)外固定4~6周即可,很少须手术治疗。Colles骨折←←向桡侧移位向背侧移位股骨颈骨折股骨颈骨折系指股骨头以下至股骨颈基底之间骨折,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大多为间接暴力所致。一.解剖:1.颈干

4、角:正常为110º~140º,平均为127º。据此分髋内翻、髋外翻。2.前倾角:正常为12º~15º。3.股骨头血供:①小凹动脉,仅供股骨头圆韧带窝附近小范围的血液。②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供应股骨颈部分血液。③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均发自股深动脉,是股骨头、颈的重要营养动脉,旋股内侧动脉所发出的骺外侧动脉供应股骨头4/5~2/3区域的血液循环,因此其损伤是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主因。二.分类:1.按X线表现分类(Pauwels角越大,骨折越不稳定)1)外展型骨折:Pauwels角<30°,两骨折端常相互嵌插,属稳定性骨

5、折。2)内收型骨折:Pauwels角>50°,骨折不稳定,愈合难。2.按骨折线部位分类1)股骨头下型骨折。2)经股骨颈骨折。3)股骨颈基底骨折。前两型为关节囊内骨折,因骨折近端血供不足,不易愈合,常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而后一种类型为关节囊外骨折,血管损伤小,易于愈合。头下型经颈型基底型股骨颈骨折←←←3.按移位程度分类1)不完全骨折2)完全骨折①无移位②部分移位③完全移位三.临床表现和诊断1.嵌插骨折:病人轻微外伤史,仅感髋部疼痛,尚能站立行走,易被误诊。常有患肢外旋畸形,多在活动后症状加重而再次就诊。2.移位骨折:1

6、)伤后患肢呈短缩屈曲外旋畸形。外旋的角度一般在45°~60°之间,若外旋畸形达到90°,应怀疑有转子间骨折。2)患肢局部有压痛、叩痛及下肢纵向叩击痛。髋关节活动受限。3)患侧股骨大转子顶端位于Nelaton线之上,Bryant三角底边缩短(<5㎝)。3.X线检查:对中老年人有摔伤史,疑有股骨颈骨折者均应拍片检查。四.治疗1.保守治疗:主要是对稳定性骨折、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保守治疗的方法:穿丁字鞋,患肢持续皮牵引6~8周,3个月后扶拐不负重下地行走,6个月后弃拐。此方法因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死亡率高。2.手术治

7、疗:可早期下地活动,并发症少。1)闭合复位内固定。2)切开复位外固定。3)人工关节置换术。半髋全髋股骨干骨折一、病因:股骨干骨折多由强大暴力所致,因出血较多易并发休克。1.直接暴力→多致横形或粉碎性骨折。2.间接暴力→多致斜形或螺旋型骨折。3.在儿童可出现青枝骨折。股骨干骨折4.股骨干上1/3骨折:●近断端因髂腰肌、臀肌和外旋肌的牵拉而外展外旋。●远断端受内收肌的牵拉而向内、向后、向上移位。5.股骨干中1/3骨折:由于内收肌群的牵拉使骨折向外成角。6.股骨干下1/3骨折:◆近断端移位不明显。◆远断端因腓肠肌的牵拉而向后

8、移位,可压迫或损伤动静脉及坐骨神经。二、临床表现及诊断1.有外伤史。2.有骨折专有体征。3.应注意有无合并休克及血管神经损伤。4.X线可明确骨折情况。三、治疗1.保守治疗:采用在Braun架上固定持续骨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时间8~10周,3岁以内小儿可采用垂直悬吊牵引。牵引过程应定时测量肢体长度,防止过度牵引,造成分离移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