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 第4章第1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ppt

必修1 第4章第1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ppt

ID:49226534

大小:4.18 M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2-02

必修1 第4章第1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ppt_第1页
必修1 第4章第1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ppt_第2页
必修1 第4章第1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ppt_第3页
必修1 第4章第1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ppt_第4页
必修1 第4章第1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必修1 第4章第1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来自,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2.主要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其中,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直接影响地表形态;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3.地壳运动的基本类型地球内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壳运动4.结果:形成与洋底、与盆地,使地表变得。二、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2.表现形式及作用大陆山脉高低不平太阳辐射能3.结果: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地壳物质:①、②、沉积岩。2.地质作用A.,B.,C.,D.。平缓岩浆岩变

2、质岩冷却凝固固结成岩变质作用重熔再生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地壳运动引起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等变化,按地壳运动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如下表所示:如图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处的地表形态是地壳水平运动的结果B.②处的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崩塌作用造成的C.③指示的岩层分界面是地壳抬升过程中外力作用形成的D.④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据图简述该地地壳运动的过程。(教师用书独具)【信息提取】(1)图示岩石种类有:砂岩、石灰岩、页岩、砂页岩均属。(2)地质剖面最下层为页

3、岩和砂页岩,存在弯曲,说明地壳有运动。(3)由最下层向上依次为砂岩、石灰岩,石灰岩中有②溶洞,是流水作用的结果。(4)最下层弯曲的页岩和砂页岩、最上层的石灰岩表层面高低起伏,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解析】第(1)题,据图分析,①处地表高低起伏是外力作用侵蚀而成;②处为溶洞是流水溶蚀作用的结果;③处岩石交界面高低起伏,岩层有缺失不完整,是地壳上升后外力侵蚀而造成的;④处岩层弯曲是地壳受水平挤压力作用的结果。第(2)题,根据图示各岩层的状况、特点,分析地壳运动的特点。【参考答案】(1)C(2)该地质剖面最下层为沉积形成的页岩和砂页岩,经地壳水平运动

4、而弯曲,上部在抬升过程中经外力作用而出现缺损;上面又沉积形成水平分布的砂岩和石灰岩,后来出现下沉。沉积岩水平溶蚀侵蚀1.读下面景观图片,回答(1)~(2)题。(1)甲图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了()A.地壳的水平运动B.地壳的垂直运动C.强烈的侵蚀作用D.剧烈的火山活动(2)乙图中构造形成及出露形成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解析】第(1)题,甲图景观是华山,是地壳垂直运动的结果。第(2)题,乙图中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经侵蚀而出露地表。【答案】(1)B(2)A主要外

5、力作用及地貌形态(2010·福建高考)入海河流三角洲的土地利用类型受河流淡水和海洋咸水的共同影响。某三角洲面积增长较快,该三角洲地区2007年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如下表所示。完成(1)~(2)题。(1)该三角洲地区最有可能位于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2)在三角洲向海洋推进的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一般趋势是()A.滩涂→盐荒地→旱地B.盐荒地→滩涂→旱地C.旱地→盐荒地→滩涂D.林草地→旱地→滩涂(教师用书独具)【信息提取】(1)三角洲面积增长较快,说明流域内严重。(2)盐荒地面积比例大,说明区域内旱涝频发。(3)沿海土地利用类

6、型自沿海向陆地方向依次是、、。【解析】第(1)题,三角洲地区有旱地说明是甲、丙两地,乙、丁地主要以水田为主,黄河流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长较快。第(2)题,三角洲土地利用类型向海洋推进的一般变化趋势是旱地→盐荒地→滩涂。【参考答案】(1)C(2)C水土流失滩涂盐荒地旱地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地貌名称: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2)甲、乙、丙地貌都是由地质作用中的________力作用形成的。(3)甲地貌一般分布在___________。乙地貌多分布在_________。(4)

7、关于乙、丙两图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A.乙是流水堆积地貌,丙是风力侵蚀地貌B.乙地貌多分布在干旱地区,丙地貌多分布在湿润地区C.丙地所在气候区,乡村聚落多为散居、流动性村落D.乙地貌所在气候区,主要生态问题是荒漠化【解析】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据图分析如下;【答案】(1)峡谷 三角洲 沙丘(2)外(3)山区 河口地区(4)C1.(2010·北京高考)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D.

8、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解析】花岗岩为侵入岩,其地质循环过程依次为“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答案】C2.(2010·天津高考)某校地理小组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