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doc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doc

ID:49345977

大小:613.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20-02-29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doc_第1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doc_第2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doc_第3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doc_第4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力学院自动化系2012年10月目录实验一典型环节模拟及二阶系统的时域瞬态响应分析1实验二频率特性的测试8实验三控制系统的动态校正12实验四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14实验五状态反馈20TKKL—1型控制理论电子模拟实验箱使用说明书23实验一典型环节模拟及二阶系统的时域瞬态响应分析一、实验目的1.通过搭建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熟悉并掌握控制理论电子模拟实验箱的使用方法。2.了解并掌握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其特性,掌握用运放搭建电子模拟线路实现典型环节的方法。3.掌握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特点,理解二阶系统参数变化对输出响应的影响。二、实验仪器1.控制理论

2、电子模拟实验箱一台;2.超低频扫描示波器一台;3.万用表一只。三、实验原理1.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其模拟电路图(1)比例环节图1-1比例环节的方框图比例环节的方框图如图1-1所示,其传递函数为(1-1)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如图1-2所示,其传递函数为(1-2)比较式(1-1)和式(1-2),得:图1-2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当输入为单位阶跃信号,即时,由式(1-1)得输出,其输出波形如图1-3所示。图1-3比例环节的单位阶跃响应(2)积分环节图1-4积分环节的方框图积分环节的方框图如图1-4所示,其传递函数为(1-3)图1-5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图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如图1-5所示,其传

3、递函数为(1-4)比较式(1-3)和式(1-4),得:当输入为单位阶跃信号,即时,由式(1-3)得输出其输出波形如图1-6所示。图1-6积分环节的单位阶跃响应(3)惯性环节图1-7惯性环节的方框图惯性环节的方框图如图1-7所示,其传递函数为(1-5)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如图1-8所示,其传递函数为(1-6)图1-8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图比较式(1-5)和式(1-6),得:当输入为单位阶跃信号,即时,由式(1-5)得输出,其输出波形如图1-9所示。图1-9惯性环节单位阶跃响应2.二阶系统图1-10为典型二阶系统的方框图,其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为:(1-7)图1-10二阶系统方框图图1-11

4、典型二阶系统模拟电路图典型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如图1-11所示,其闭环传递函数为:若令,与二阶系统的标准形式比较,可得如下关系:同时改变和的大小,可改变无阻尼振荡频率的大小;改变的大小,可改的大小。这样就可得到过阻尼、临界阻尼和欠阻尼三种情况下的阶跃响应曲线。四、实验内容1.观察并记录各种典型环节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2.典型二阶系统(1)令(,)①设置(,),记录输出响应曲线,测量峰值时间、超调量和调节时间。。②设置(,),记录输出响应曲线,测量峰值时间、超调量和调节时间。。③设置(,),记录输出响应曲线,测量峰值时间、超调量和调节时间。。(2)令(,)①设置(,),记录输出响应曲线

5、,测量峰值时间、超调量和调节时间。。②设置(,),记录输出响应曲线,测量峰值时间、超调量和调节时间。③设置(,),记录输出响应曲线,测量峰值时间、超调量和调节时间。五、实验报告要求1.概略绘制各种典型环节单位阶跃响应曲线。2.画出二阶系统在不同和时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并与理论计算值做比较,分析实验结果。六、实验思考题1.用运放模拟典型环节的时候,其传递函数是在哪两个假设条件下近似导出的?2.积分环节和惯性环节主要差别是什么?在什么条件下,惯性环节可以近似的视为积分环节?在什么条件下,又可以视为比例环节?3.阶跃输入信号的幅值过大,会在实验中产生什么后果?4.在电子模拟系统中,如何实现

6、负反馈和单位负反馈?实验二频率特性的测试一、实验目的1.了解用李沙育图形法测取系统频率特性的原理。2.掌握运用实验数据绘制对数频率特性的方法。二、实验仪器1、控制理论电子模拟实验箱一台。2、双踪低频慢扫描示波器一台。3、数字万用表一只。三、实验原理频域分析法是应用频率特性研究线性系统的一种经典方法。频率响应就是当正弦函数信号作用于线性系统时,系统稳定后输出的稳态分量仍然是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对于稳定的线性定常系统或环节,设输入信号,输出信号为其中:由上面的介绍,对于频率特性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当系统的输入信号是正弦波时,其稳态输出仍是同频率正弦信号;2)稳态输出的正弦信号是输入正弦信

7、号的

8、G(jω)

9、倍;3)稳态输出的正弦信号的相角和输入正弦信号的相角之差是φ(ω);上述结论是很重要的,它是用实验方法求取系统频率特性的理论基础。为了用实验方法求频率特性,只要所需研究系统的输入端加一个频率为正弦信号,就可测得输出信号的幅值比和相位差。如果不断的改变输入信号的角频率ω,重复上述实验步骤,便可得到被测环节(系统)的频率特性。本实验采用李沙育图形法,测试的方框图如图2-1所示。图2-1频率特性测试方框图下表中列出了超前与滞后时,相位的计算公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