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 估 工 作 报 告.ppt

评 估 工 作 报 告.ppt

ID:49376607

大小:253.51 KB

页数:33页

时间:2020-02-05

评 估 工 作 报 告.ppt_第1页
评 估 工 作 报 告.ppt_第2页
评 估 工 作 报 告.ppt_第3页
评 估 工 作 报 告.ppt_第4页
评 估 工 作 报 告.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评 估 工 作 报 告.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化工原理》(上)主讲人:戴猷元2003.2目录绪论第一章流体流动第二章流体输送机械第三章流体流过颗粒和颗粒层的流动第四章非均相物系的分离第五章传热第六章蒸发总结第四章非均相混合物的分离第一节重力沉降及设备第二节离心沉降及设备第三节过滤第四节非均相体系分离的强化讨论题:4-8已知:ρS=2300kg/m3ρ=0.674kg/m3VS=1000m3/hμ=3.6×10-5Pa·s,标准式<33-55-1010-2020-3030-4040-5050-60>60 3111727129.57.56.46.6ηi(=di/dc)23.5%24.78%87.12%

2、100%由ηo中各ηi核算,若ηo=90%,3~5段颗粒ηi约为40%,0.4=(di/dc)2→dc约6.32m若Δpf不变,即ui不变:取D=0.24m,B=0.06m,h=0.12m,当取N=3<33~5>55.34%38.0%100%→η=90.34%∴D=0.24m,N=3假设取求出D=0.3316,取D=0.34m,B=0.085m可以满足要求。第四章非均相混合物的分离第一节重力沉降及设备第二节离心沉降及设备第三节过滤第四节非均相体系分离的强化第三节过滤一、基本概念1、利用多孔介质截留悬浮液中的固体颗粒,液体从孔隙中流过实现固液分离。△目的

3、:固液分离―要滤液;要滤并△过程:深层过滤―孔径>颗粒体积分率<0.1%表面过滤―架桥、过滤、洗涤、去湿、卸料△介质织物(滤布,金属网)粒状砂粒,藻土多孔固体介质(高分子膜,陶瓷)△助滤剂:对于压缩滤并:保证一定疏松状态△予涂△加入可压缩不可压缩二、过滤基本方程过程特点:有一定的推动力△P存在过滤阻力(介质,滤并)过滤,洗涤,去湿,卸料四步骤基本物理量:△p;过滤面积A;过滤时间;滤液体积V;假设滞流,满足Kozeny方程忽略滤并高度先忽略介质阻力,按Kozeny公式若考虑过滤介质阻力:当量高度Le,相当于Ve滤液量产生。若考虑滤并可以压缩:r0:压差

4、为1N/m2,S:压缩指数0~1三、过滤过程的计算1、恒压过滤:(恒定高位槽供料)讨论2、恒速过滤:(正位移泵供料)3、恒速后恒压若1时,p达到定值四、过滤常数的测定五、过滤设备1、板框压滤机滤板滤框交替排列2、加压叶滤机滤叶外加滤布,外内3、转筒真空过滤机六、间歇过滤机的生产能力1、操作周期与生产能力过滤周期洗涤Σθ=θF+θW+θD卸料,安装生产能力Q=V/Σθ2、洗涤速率①洗涤压力=过滤压力②洗水μ滤液μ洗涤速率与恒压过滤的最终过滤速率有关3、最佳操作周期七、连续式过滤机生产能力直径D,长度L,转速n(1/S),浸没率φ=β/2π=浸入角度

5、/360,若旋转一周时间1/n(S),过滤时间(全面积)θ=φ/n,旋转一周的滤液量V。讨论题:D4-4一、原生产能力:A=0.8×0.8×10×2=12.8m2充满滤框V并=0.8×0.8×10×0.1=0.64m3θ1=1hV1=26.24m3θ2=2hV2=37.75m3(充满滤框,V浆=38.39m3)可以解出:清水密度ρ水:(固相衡算)二、改造方案生产能力:1、求V稀,V稠基准:充满滤框的V浆=38.39m3(固相基准)2、求θ稀以介质阻力为主要的等速过滤(可以采用不同体系表示)3、求θ稠利用计算①求K’:②求q’e③求θ稠4、求Q′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