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教师版4.doc

论述类文本教师版4.doc

ID:49400834

大小:1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2-29

论述类文本教师版4.doc_第1页
论述类文本教师版4.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论述类文本教师版4.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述类文本理解导学单(教师版)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一、目标引领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二、教材引领聚焦重点:如何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破解难点:把握解题的思路和解题的方法三、学法引领思想方法:对主观想像代替原文的思维习惯的纠正四、学程引领学程之一:考点解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阅读的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方法。因为“文章的思路”是阅读的“纲”,“纲举”则“目张”,思路把握住了,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也正基于此,高考的题目,也常常在“把握思路”这一点上设题学程之二:方法指导(1)抓住文体特征,明确论题,把握大致内容及作者的倾向,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关系。(2)

2、寻找标志性词语(关联词、表明承递关系的词语、顺序词 、范围词、过渡词等)。(3)寻找关键语句(领起句、总起句、过渡句、设问句和小结句) 。学程之三:典型例题核按钮p183《趋时——周易的大智慧》学程之四:例题拓展核按钮p188《中国人的读书》第三题学程之五:达标检测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文后问题。                         读书三境 ①读书有三境界:“吞”“啃”“品”。   ②“吞”乃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是充满饥饿感的发奋的青春初潮的标志。虽然广收博采难免盲目,进食过速导致腹胀——但这个过程毕竟是日后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必不可少的前奏。古今中外有

3、许多人都是进入中年后凭“反刍”青春岁月里的泛读而成名成家的。“吞”虽为知识积累的必经之途,但毕竟是读的低级阶段。   ③“啃”乃咀嚼消化,强行吸收——是志存高远的人生必经的头昏脑涨、寝食不安的砥砺智慧的夜路。咬烂磨碎骨头,获取钙质,这当然谈不上享受——但却是峥嵘人生必须付出的艰辛。“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任何一位学有所成的人都不能蠲(juan)免的里程。“啃”是在“吞”之基础上的知性提高——这是将死的知识化为活的血肉的过程。   ④“品”乃焚香沐浴,如饮醍醐(tihu 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是成熟聪颖的心灵与星空的娓娓絮语。月下折枝,花前怜玉,豁然贯通的人生不胜惋

4、惜地告别了青春光阴——庄严地踏上了奉献岁月。浮躁尽除,功利淡化,读书成了颐养灵性的乐事——“默然回首”,天机消溶于慧心。“品”是在“啃”之基础上悟性升华——这是进入人生创造之园的门票。 ⑤读书人多如牛毛,但大多数都停留在第一境界,仅少数不甘人生庸碌者可进入第二境界。进入第三境界,非志强智达者不能。但能进入第三境界者,必是成功地穿越了第一与第二境界的人。“吞”至其博,“啃”至其深,“品”至其灵性——若无博与深,则灵性无其根本。    ⑥举凡大家鸿儒,书读到“品”的份上后,往往将“吞”“啃”“品”三字当成进一步治学的相济并用的三种方法:“吞”文字,“啃”新意,“品”韵致。或

5、者是:泛读的“吞”之,精读的“啃”之,需细细体悟的则“品”之。    ⑦对一般的读书人而言,不谈三境界,如能将“吞”“啃”“品”三宇当作对待不同读物的不同阅读方法:用于消遣的书“吞”,有用的书“啃”,启心益智的书不妨“品”——那么,人生同样会受益无穷。问:作者认为“吞”“啃”“品”三种读书境界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答案:“吞”虽为知识积累的必经之途,但毕竟是读的低级阶段。 “啃”是在“吞”之基础上的知性提高——这是将死的知识化为活的血肉的过程。 “品”是在“啃”之基础上悟性升华——这是进入人生创造之园的门票。层递( 层进、递进 )关系;“吞”是知识积累的必经之途,“啃”是在

6、“吞”之基础上的知性提高,“品”是在“啃”之基础上的悟性升华;“吞”至其博,“啃”至其深,“品”至其灵性——若无博与深,则灵性无其根本。(意思相符即可)解读:这道题考查了考生对全文结构思路的分析。本文共7个段落,1-4段为第一部分,5-7段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谈读书三境界的具体内容,第二部分谈的是不同读书人的不同的读书境界。要明白“吞”、“啃”、“品”三境界之间的关系,就必须从全文的整体结构、整体思路来理解。解答此题,要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和概括性语句。2、3、4段各自的概括性语句都分别在各段落的结尾处,它们分别是:“吞”虽为知识积累的必经之途,但毕竟是读的低级阶段;

7、“啃”是在“吞”之基础上的知性提高——这是将死的知识化为活的血肉的过程;“品”是在“啃”之基础上悟性升华——这是进入人生创造之园的门票。仔细分析这就几句话,不难看出它们之间是递进关系。5段承上启下,“读书人多如牛毛,但大多数都停留在第一境界,仅少数不甘人生庸碌者可进入第二境界。进入第三境界,非志强智达者不能。”这两句话再次揭示了三者之间是递进关系。“‘吞’至其博,‘啃’至其深,‘品’至其灵性——若无博与深,则灵性无其根本。”则是从内容上对三种境界关系的精妙阐释。巩固提高2011江苏高考全真知能训练第76课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