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秀走向卓越 江西教师网.doc

从优秀走向卓越 江西教师网.doc

ID:49415068

大小:8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01

从优秀走向卓越   江西教师网.doc_第1页
从优秀走向卓越   江西教师网.doc_第2页
从优秀走向卓越   江西教师网.doc_第3页
从优秀走向卓越   江西教师网.doc_第4页
从优秀走向卓越   江西教师网.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优秀走向卓越 江西教师网.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优秀走向卓越——谈教师的三项修炼南昌市育新学校骆文娟教师的成长规律:老师耍经历适应期,发展期,成熟期,(走向成熟)高原期——或停滞,或创新。(唯有创新才能“追求卓越”)完整的教师生涯应该是这样完整。如果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一次专业成长是不够的,第一次是自发的。而走向卓越的难度是大的。两次成长是“质”的不同。第一次成长是经验的积累,第二次重耍靠理论来反思R己的教育教学经验;第一次主要表现行为方式的变化,第二次是思维方式,起决定性的。怎样从优秀走向卓越有句口号,我表示质疑,那就是“打造名师,争创名校”O打造名师真的有道理吗?名师是打造的吗?我的结论,名师是“修炼”出来。它们Z间差别在哪里?一个

2、多半是靠外界的力量,耍在长期的学术修炼屮成长起来的。1、卓越教师必经三境界。从优秀走向卓越的最大障碍是什么?“优秀”是卓越的大敌。这不是非议“优秀”,而是说一种自满的心态。上海教科院顾泠沅:“名师的产生是追求卓越的结果。”所谓“追求卓越”,并不是追求最好,而是追求更好,即不断地超越自我我们就思索:是啊,教师的成功最终体现在学生的成功。其实我们离真止的成功还远君呢?我们分析原因:课堂教学仍以教为中心,过分强调老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我们想:授人以角,不若授人以渔。授人以鱼,不若由人以渔。我们要从“优教”变成“优学”啊。正如叶圣陶所言:“教是为了不教。”不教Z教是最高明的教。2、教师人生发展的

3、“关键词”o教师的人生是漫长的,但乂是稍纵即逝的。我反思,我的3到5年靠什么教学,更多的是教学技能吧;5到10年呢,教学经验吧;5到15年呢,教学艺术的积累和研究吧;15到20年呢,应该是教学哲学来支撑吧;20年以上呢,应该是教育信念。这些关键词的变化其实是追求冃标的提升,这样教师的发展才不断的提升。那就是“教育信念”。这是一种“宗教情怀”,这是神圣的,含义是什么?这是一种对事业的终极追求,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每一天都朝此迈进,不敢懈怠。说到底,这是一•种教学情怀!我这近20年来,靠什么支撑我的探索?那就是我的教学理想,物理教学的三重境界:求真,向善,臻美——科学境界,人文境界,艺术境界。高山

4、仰止,我心向往所以,每一个老师都耍有教学理想,如果一辈子做教育工作的苦役,那是悲哀的。3、教师成功的理解,我认为有三要索。第一是潜质:“一个数学大师的故事”告诉我们潜质的重耍。第二是勤奋。第三是机遇。机遇可遇不可求,我们要善于抓住成长的关键点:关键时期,关键人物关键事件二、学术修炼提升学术修养冃前的一个论断:学者化一一名师的成功Z路。学者型的老师的特征是:丰厚的学术功底,全面的信息素养,强烈的课题意识。教师的学习Z道有三条:1、向书本学习(文理相容)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一我们看什么书?只看专业书籍算吗?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消费支出总额比率),消费结构联想到教师自己的结构,你的“恩格尔教育

5、系数”是多少?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师的专业知识应该是结构化的•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专业知识的结构有差异。”所以我们耍“亲近”理论。我们的突破需耍理论的支撑。实践证明:教师耍实现高位突破,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引和支撑,儿乎是不可能的。如果你觉得理论没有用,是因为你没有去用。古人云:“形而上者为Z道,形而下者为Z器。”占人做学问局势从普遍性和操作性两方面去做了。所以我们不仅要研究实用的教学技艺,还要研究理论。要多看杂书。教师要成为“杂家”。正是这些基本的人文素养,融合并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心态与理性精神,才极大地推动了科学发展。对于人类文明社会而言,科学与人文不可以

6、分开。我们老师也耍文理兼修,文理相融。现在新课改对老师的耍求是很明确的——理科教师有任务索养,文科教师有科学素养。比如物理必修本开篇就是《物理学与人类文明》,陆游也云:“汝果欲学诗,丁•夫在诗外。”这里我也很有体会。我去看生物书,《种细胞到成熟体》一课,胚胎发育就是生物重演。我就联想到了我的教学,我们的教学不是也是这样一个过程吗?即“未知到真知”,这不也是教学重演吗?所以,我让学生重演物理知识发生的过程。这就是杂书对我的启发。这是偶然,但这也是必然的。2、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三人行,必有我师。学的地方很多。关于“师徒挂钩”的想法,我认为优点是师承机制是人才成长的短程线,少走弯路。缺点是师承机

7、制的局限性,折半规律。对策:转益多师,博采众长。(一半加一半,再加一半)我的担忧:他们没有跳出我的框,他们成长在我的阴影下。名师的成长不可以克隆的。只有“杂交”才有优势。不可照办模式,要跳出,要形成口己的特色。最终要靠自己个性化的发展,您没有个性,便不是真正的名师。3、向实践学习即行动学习,在教学中学会教学。这是一个老师最重耍的僧慧。这里我有儿点体会:一是学会“在研究状态下工作”。钱理群说:“想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