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基础模拟试题C.ppt

热工基础模拟试题C.ppt

ID:49458735

大小:14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2-05

热工基础模拟试题C.ppt_第1页
热工基础模拟试题C.ppt_第2页
热工基础模拟试题C.ppt_第3页
热工基础模拟试题C.ppt_第4页
热工基础模拟试题C.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热工基础模拟试题C.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热工基础模拟试题C2010,9,121.计算系统与外界交换热量和作功时,要求系统满足:A.内部处于热平衡;B.内部处于力平衡;C.内部处于热力学平衡;D.无条件2.空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基本热力过程可由如下过程组成:A.绝热压缩,定压冷却,绝热膨胀,定压吸热;B.等熵压缩,定压冷却,节流膨胀,定压吸热;C.绝热压缩,等温冷却,绝热膨胀,等温吸热;D.等熵压缩,定压冷却,绝热膨胀,等温吸热;3.湿空气由干空气与水蒸气组成,其焓的计算定义为:A.1kg干空气焓+1kg水蒸气焓;B.1kg干空气焓+1kg干空气中水蒸气焓;C.1kg干空气焓

2、,水蒸气焓忽略不计;D.1kg水蒸气焓,干空气焓忽略不计4.某理想气体的定压比热容cp=1.01kJ/(kgK),分子量M=32kg/kmol,则其绝热指数k为:A.1.40;B.1.30;C.1.35;D.不确定。5.按照热力学第一定律,闭口系统吸收热量100kJ,对外作功50kJ,同时内部消耗功量并进入系统20kJ,则实际系统内能变化为:A.50kJ;B.70kJ;C.30kJ;D.0kJ。6.4m3湿空气的质量是4.55kg,其中干空气4.47kg,此时湿空气绝对湿度为:A.1.14kg/m3;B.1.12kg/m3;C.0.

3、02kg/m3;D.0.04kg/m37.在一个刚体绝热系统中理想气体进行自由膨胀,其过程是:A.等熵过程;B.等温过程;C.多变过程;D.等压过程8.流体流经节流膨胀阀的过程是不可逆过程,同时其温度和压力变化分别为:A.压力降低,温度降低;B.压力不变,温度升高;C.压力升高,温度降低;D.压力降低,温度不定9.由作功系统与环境组成的孤立系统中,经过一个循环后,作功系统熵ΔS和孤立系统熵ΔSiso分别为:A.ΔS0,ΔSiso0;B.ΔS=0,ΔSiso=0;C.ΔS=0,ΔSiso0;D.ΔS0,ΔSiso=010.在活

4、塞式压气过程中采用分级压缩和中间冷却可以实现:A.提高容积效率,减少压缩耗功;B.容积效率不变,减少压缩耗功;C.增加产气量,但是耗功增加;D.产气量不变,耗功减少11.金属合金材料导热系数随着温度升高而:A.升高;B.下降;C.不变;D.不确定12.稳态常物性无内热源的圆筒壁面一维径向导热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单位长度热流量为常数;B.单位面积热流密度为常数;C.总热流量为常数;D.热流密度恒为半径函数13.二维稳态导热边界上绝热时的差分格式为:A.t1+t2+2t3-3t4=0;B.t1+t2+t3-3t4=0;C.2

5、t1+t2+t3-3t4=0;D.t1+2t2+t3-4t4=014.由雷诺类比理论可以得知,湍流换热过程中,壁面阻力系数增大,则其换热系数: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确定15.采用相似理论进行二个对流换热过程相似性判别时,错误的说法是:A.现象判别;B.单值性条件判别;C.同名准则判别;D.流动种类判别16.暖气片对室内空气的加热是通过下列过程实现的:A.对流换热;B.辐射换热;C.导热和对流换热;D.复杂的复合换热过程。17.大气层能够阻止地面绝大部分热辐射进入外空间,由此产生温室效应,主要原因:A.大气中的云层;B.

6、大气中的H2O汽体;C.CO2气体;D.大气中的灰尘。18.在沸腾换热过程中,对换热系数影响最小的因素是:A.过热度;B.气化核心;C.不凝性气体;D.流体物性参数19.室外散热器,为增加辐射散热,可以将表面涂深色油漆,其中原理是:A.增加表面导热系数;B.增加表面辐射率,减少吸收率;C.增加表面吸收率,减少表面辐射率;D.增加表面吸收率和表面辐射率。20.采用-NTU法进行有相变的换热器计算时,如NTU相同,则逆流与顺流换热效能:A.相等;B.不等;C.不定;D.与无相变时相同21.在等精度测量条件下,对一个量反复测量时,测量

7、误差绝对值变化不定、数值较小及无规律,则该测量误差为:A.系统误差;B.过失误差;C.随机误差;D.基本误差22.测量仪表的基本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A.最大示值误差绝对值与量程比的百分数;B.最大示值误差绝对值与测量值比的百分数;C.最大测量值误差绝对值与量程比的百分数;D.最大测量值误差绝对值与示值比的百分数23.截面平均温度采用热电偶布点测量,布点热电偶采用下述连接和温度计算:A.各点单独测量后求温度平均值;B.各点热电偶并联测得平均电势求得平均温度;C.各点热电偶串联测得电势求得平均温度;D.部分串联部分并联测得电势求得平均温

8、度24.高温物体温度采用全辐射高温计测量,为了测量正确,常添加:A.红色滤光片;B.聚焦镜;C.灰色滤光片;D.精密光栅25.斜管液柱微压测量仪中的斜管的倾斜角度的调节范围:A.0°~90°;B.15°~45°;C.22.5°~4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