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海陆变迁说课.ppt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海陆变迁说课.ppt

ID:49494450

大小:2.34 M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2-26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海陆变迁说课.ppt_第1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海陆变迁说课.ppt_第2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海陆变迁说课.ppt_第3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海陆变迁说课.ppt_第4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海陆变迁说课.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海陆变迁说课.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说课第二章地球的面貌鲅鱼圈区实验中学陈瑞奇第四节海陆变迁一、说教材说课流程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是处在不断运动变化过程中,今天我们见到的地表形态仅仅是地球漫长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小镜头而已,使学生受到地壳“活动论”这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在结构上,该课是承接上一节对地球海陆面貌认识的进一步延续和深化,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概括和巩固,也为以后学习世界地形打下了基础。一、说教材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实例说明海陆是不断变迁的,知道大陆漂移说的基本观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示意图,锻炼学生读图析图、想象思维和观

2、察发现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海陆不断变化的科学观点,进行科学史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说教材3.重点与难点七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知识面窄,而本课内容较为抽象,理论性较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课标要求,确定海陆变迁原因为本节教学重点,大陆漂移说为本节的教学难点。一、说教材一、说教材说课流程二、说学法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对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的学习,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大势,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基础。基于初一学生其年龄、心理特点和

3、已有知识水平,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作以下指导:1.读图观察法:指导学生读图、析图,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综合分析的能力。2.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二、说学法一、说教材三、说教法说课流程二、说学法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任务或问题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因此,本节课的教法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等来落实重点。把创设问题情境——合作探索学习——动画演示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三、说教法一、说教材三、说教法四、说教学过程说课流程二、说学法观看图

4、片,导课激趣1.喜马拉雅山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列举实例,感受变迁列举实例,感受变迁2.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人类活动的遗迹,反应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荷兰围海大坝列举实例,感受变迁3.荷兰面积约1/4在海平面下,为什么没有被海水淹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变的吗?我国脚下的大地在运动,七大洲、四大洋是不断变化的。大地多么坚固、稳定。海陆轮廓自古就是这样的。魏格纳的故事————大陆漂移说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德国科学家魏格纳躺在病床上,目光正好落在墙上一幅世界地图上。“奇怪!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为什么竟如此吻合?”大西洋南美

5、洲非洲南美洲非洲偶然发现科学探究,漂移学说科学探究,漂移学说1.观察非洲西岸、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你有什么发现?有没有什么大胆的猜想?2.历史上,是谁首先发现这两个大陆的轮廓能够拼合在一起?他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仔细看图,大陆漂移说认为从2亿年前到现在地球海陆分布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大陆的漂移解释现象板书设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