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上下学主题班会设计.doc

安全上下学主题班会设计.doc

ID:49532854

大小:23.71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2

安全上下学主题班会设计.doc_第1页
安全上下学主题班会设计.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安全上下学主题班会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设计方案班会主题:安全上下学班会目的:1.通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自护、自救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2.通过小组讨论、老师指导让学生了解安全常识,提高安全意识,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会准备:1.组织学生收集该班同学上学与放学时所使用的交通方式。 2.讲述上周一学校门口发生的交通事故。 3.让学生整理好各自在上下学的途中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班会过程: 一、导入班会:同学们有的住在街上,有的住在偏远的农村,有的靠步行上学,有的靠一些交通工具上

2、学。在上下学的途中,我们的身边隐藏着许多的不安全因素,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备加注意、小心应对,否则就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今天就安全问题召开一次主题班会,班会的主题是:安全上下学! 二、统计班上38名同学的相关情况1、家庭住址是在街道或者是农村乡下2、乡村公路是否已到家3、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多少4、上下学所使用的交通方式是什么三、实际案例展示。让亲眼见证上个周一发生在学校门口的交通事故的同学,阐述自己当时的情景并发表看法,其他同学也可补充发言。老师要在一旁加以引导,并进行总结,告诉同学们正确

3、的穿过马路的方式(没有红绿灯和斑马线的乡村公路)。四、真实再现 展示车祸现场图片 五、小组讨论 (一)在上下学的途中,碰见马蜂窝了怎么办?(二)在上下学的途中,碰见了蛇怎么办?(三)如果是乘车或者是乘船回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四)如果是在暴雨时回家,要怎么做?(五)如果经过河流、江边等地方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六)在上下学的途中,如何选择交通工具?(七)怎么样在乡村公路上行走?(八)能否在放学之后,未经家长允许,擅自走亲访友?将38名同学分成8组,一组一个问题进行讨论。讨论过后,选取一名代表将本

4、组的讨论结果向全班展示,其他的组别可以进行补充。教师要适当的引导,将同学们没注意到的地方补充进去,形成比较完整的上下学安全攻略。六、安全上下学策略1、若碰见马蜂窝,不要用石头、木棍等物品攻击它,要主动避让;若发现马蜂有攻击的迹象,立马卧倒并用衣服等物品将头等重要部位挡住,保持身体静止一段时间,等到蜂群离开后再起来。2、若碰到蛇,无论是有毒或没毒的蛇类,都绝对不能进行捕捉,更不能攻击或是挑衅与它,主动避让,在蛇离开后,再选择通过。3、乘车回家或是上学时,不乘坐“三无”车辆、不超载、不坐陌生人的车等符

5、合农村实际情况的乘车策略。4、若是碰上暴雨天气,要求家长进行接送,山区农村要特别注意滑坡、泥石流等问题,要正确规避精选word范本!.雷雨天气所带来的风险等。5、在经过河流、江边、水渠等地方时,严禁下河游泳,并要靠内侧行走,尽量离河沿远一点,并时刻注意脚下防止滑到。6、在上下学的过程中,距离学校很近的学生应该选择步行,距离较远的同学要选择适当的交通工具,所选择地交通工具必须是经过家长和学校认可的、安全的交通工具,不允许自己骑自行车等简单交通工具上下学。7、农村乡下的公路没有红绿灯和斑马线,而且道路

6、较窄,通过马路时必须提高警惕,通常都选择靠右走,不要频繁的更换左右方,因实际需要而穿过公路时,要前后观察没车时快速穿过;行走时,不能两个人以上并排行走,更不能在公路时嬉戏打闹;不能在公路上踢球;最好不要再公路上骑自行车或是玩溜冰鞋之类的。8、放学后要立刻回家,不要再半路逗留,更不能走亲访友。七、总结通过本次班会课,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在上学和放学的路途中,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并在今后加以执行,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同时更好地降低他们在上学和放学途中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让学生做

7、到真正的安全上下学,同时这也可以提醒同学们注意生活中的其他安全问题,以便更好的保障他们的人身财产等各方面的安全。精选word范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