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诗歌欣赏-乡愁.ppt

余光中诗歌欣赏-乡愁.ppt

ID:49558353

大小:2.61 M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2-27

余光中诗歌欣赏-乡愁.ppt_第1页
余光中诗歌欣赏-乡愁.ppt_第2页
余光中诗歌欣赏-乡愁.ppt_第3页
余光中诗歌欣赏-乡愁.ppt_第4页
余光中诗歌欣赏-乡愁.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余光中诗歌欣赏-乡愁.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文学大师梁实秋评价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国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作者(余光中)简介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80年代后,他开始认

2、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回忆起上世纪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的情景,余光中说:“当时,随着日子的流失,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祖国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写出了《乡愁》。”《乡愁》的写作余光中说:“在台湾,我的研究生宿舍窗外就是台湾海峡,落日就在我的面前,落日的方向就是大陆的方向,我每天黄昏可以看着落日,想象对岸……”思念故土,乡情日重;面对残阳,愁绪绵绵……小时候乡

3、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赏析“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词语贯串全诗,说明作者的思乡情绪自幼时至今从未断过,只是情感上愈加深沉、热烈。随着成长,他所思念的事物在变化,但都是对土地、对大陆、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无法忘怀的感情从未变。他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体现出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

4、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余光中说,这首诗是“蛮写实的”: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信;婚后赴美读书,坐轮船返台;后来母亲去世,永失母爱。诗的前三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后一句我想到了大陆这个“大母亲”,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开朗,就有了“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一句。余光中在南京生活了近10年,紫金山风光、夫子庙雅韵早已渗入他的血脉;抗战中辗转于重庆读书,嘉陵江水、巴山野风又一次将他浸润。“我庆幸自己在离开大陆时已经21岁。我受过传统《四书》、《五经》的教育,也受到了五四新文学的熏陶,中华文化已植根于心中。”余光中说,“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

5、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诗人笔下的乡愁,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曾体验过的共通性感情——或全面、或部分、或深远、或浅近、或直接、或间接地体验过的……所以,当诗人把这种人人都曾有过的普遍性感情——亲情、爱情、乡情中的离愁别绪,巧妙地构思于一首短诗中,以三和弦的美妙音响弹奏出沉郁回环的旋律时,我们的心便不能不随之震颤:引发出强烈的共鸣和深深的感动。这,恐怕是《乡愁》一诗在海内外之所以受到热烈欢迎的根本原因。一、“乡愁”的共通性:二、意象的故事性:乡愁是一种情绪,要想把它传达给读者,最好的办法是“赋形”——意象化。诗歌典型地选取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层递式展现

6、出人生不同阶段的乡愁,很有概括性(纵与横)构思十分巧妙。意象是“感觉的具体化”,它是构成诗歌意境的基本材料。在《乡愁》中,四个主意象分别与各自的辅(助)意象组合映染,不仅营造出不同时空的境界氛围,令读者产生了身临其境之感,而且还创造出一种“超意境”的效果:在每一组意象的背后,都牵连着一定的情节——使意象具备了某程度的故事性。例如,当诗人把“小小的邮票”与“这头”、“那头”、“母亲”等辅意象相“链接”时,读者的头脑中便形成了由静到动的情节性想象空间:诗人当年的离乡、寄宿、想家、写信寄信以及母亲的盼信、收信、读信、回信等等。如此营造意象的手法——牵引读者积极参与“另

7、一半”的创作——极大地拓展了《乡愁》一诗的艺术表现力。三、风格的典丽性:《乡愁》是一首风格典丽的现代诗,艺术的辩证法在诗中闪亮着瑰丽的光芒。每一个字、词和意象的选择及排列,都是诗人匠心独运的结晶:小意象(层递式;连海峡也是“浅浅的”?)牵动着大乡愁;简洁透明的文字蕴藉着诗代、人生的沧桑,渗透出厚重的历史感;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主题——母子情和婚恋别得到了新的个性化诠释,而“小小的海峡”造成的“国殇”则鲜明地涂染着现代的色彩;日常流行的通俗口语(序叠转叹)被巧妙地镶嵌在古诗般整齐划一的格式中——营造了诗歌的“建筑的美”……在这里——以小见大,以简胜繁,以浅喻深,充分地

8、体现出艺术辩证法的魅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