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数教材分析.doc

五下数教材分析.doc

ID:49574525

大小:107.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3-02

五下数教材分析.doc_第1页
五下数教材分析.doc_第2页
五下数教材分析.doc_第3页
五下数教材分析.doc_第4页
五下数教材分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五下数教材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电子备课申请表姓名 教   龄 年级 教师职称 申请电子备课学科 电子备课要求1.学校本着教师自我申请、诚信备课,杜绝纯粹复制的原则,并对相关事项作出书面承诺,允许教师“电子备课”。2.教师自觉做到不纯粹拷贝他人备课,若要借鉴他人的备课必须在教案上明确注明“资料来源出处”,并在教案的右侧增设“主体完善栏”,在“主体完善栏”进行“自我修改备课”。3.教案撰写至少应该有3个课时的提前量;必须具备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基本步骤、课后反思、板书设计等基本要素。4.在上课时,教师仍应该具备文本教案提纲。5.凡进行“电子备课”的教师必须接受教导处不定期对电子备课的执行情况进

2、行随堂听课、督查。6.一经发现不符以上要求者,将停止“电子备课”,改为“手写备课”。  诚信承诺 本人将本着提高教学实效,提升学生学习水平为己任,自觉按以上要求认真开展电子备课。                   承诺人签名____________                            2012年9月教学备课笔记学年度第学期学校年级学科任课老师整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具体可分解如下:  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

3、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图形的变换和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

4、,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

5、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基础知识和技能: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6、,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解决问

7、题和方法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