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复习课 (10).ppt

本章复习课 (10).ppt

ID:49612806

大小:2.24 M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2-28

本章复习课 (10).ppt_第1页
本章复习课 (10).ppt_第2页
本章复习课 (10).ppt_第3页
本章复习课 (10).ppt_第4页
本章复习课 (10).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本章复习课 (10).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考点对点练一、静电现象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A.晚上脱化纤毛衣时会有火花产生B.油罐车尾部常拖一条铁链C.冬天用湿手去摸室外的铁棒,手容易粘在铁棒上D.电视机屏幕上会吸附灰尘C二、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2.下图是用带电小球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符合事实的是()B二、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3.现有A、B、C三个轻质小球,已知A带负电,A和B互相吸引,C和A互相排斥,则(  )A.B一定不带电,C带正电B.B可能带正电,C带正电C.B一定带正电,C带负电D.B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D三、原子

2、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原因4.关于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原子由带正电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B.原子核一般由质子和中子构成C.原子的结构类似于太阳系,电子绕核做高速运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D.原子是不可以再分割的最小微粒D三、原子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原因5.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负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创造了电荷B.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C.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D.梳子失去了一些原子核B四、导体和绝缘体6.小东在安装如图所示的电路装置时,发现导线不够长。他用下列哪个物体将A、B两

3、点连接后,按下开关,灯泡却始终无法发亮(  )A.塑料直尺B.石墨圆棒C.钢制刀叉D.银质筷子A四、导体和绝缘体7.如图甲那样连好电路,闭合开关,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发现小灯泡不发光,说明;给玻璃珠加热,如图乙所示,当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发现小灯泡发光,说明。综合上面观察到的现象你能得到的结论。常温时,玻璃珠是绝缘体红炽状态,玻璃珠是导体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五、电流的形成与方向9.甲、乙两金属球,甲不带电,乙带正电,用导线将甲、乙连接的瞬间,导线中(  )A.电流方向从乙到甲B.电流方向从甲到乙C.有电流但方向无法确定D.始终无

4、电流A六、电路的组成及作用10.手电筒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按键相当于开关B.与按键两端相连的金属及弹簧相当于组成电路的导线C.小灯泡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内能D.干电池供电时,将内能转化为电能D七、通路、断路、短路11.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S1和S2断开时,电路是;当开关S断开时,电路是;当开关S、S1和S2均闭合时,电路是;当开关S、S1闭合、S2断开时,短路。通路断路短路L1七、通路、断路、短路1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S断开,S1和S2闭合时,灯L1和L2并联B.只闭合S1时,灯

5、L1发光C.当S断开,S1和S2闭合时,灯L1和L2均发光D.当S、S1和S2均闭合时,灯L1发光,灯L2不发光D八、识别和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3.如图所示电路,断开开关S1、S2,闭合开关S3,灯L1与L2联;断开开关S3,闭合开关S1、S2,灯L1与L2联。(填“串”或“并”)串并八、识别和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4.如图所示电路:(1)闭合开关后电路将(选填“通路”或“断路”或“短路”);(2)去掉导线a后,电路是联电路;(3)改变a、b、c三根导线中一根的接法,使电路成为并联电路(先在原导线上打“×”,后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

6、出符合要求的导线)。短串×九、用电流表测电流15.以下电路图中,电流表连接正确的是(  )ABCDD九、用电流表测电流16.在图所示的电路图中,能用电流表正确测出灯Ll的电流的是(  )ABCDC十、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1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闭合后,发现灯L2比L1要亮一些,则流过L2的电流(选填“﹥”、“﹦”或“﹤”)L1的电流。=十、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1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闭合后,若流过灯泡L1和L2的电流分别为0.2A和0.3A,则甲、乙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A和A。0.20.5十、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7、19.如图甲所示,当开关闭合后,两电流表指针位置都如图乙所示,则流过L1的电流为A,则流过L2的电流为A。0.960.24十、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20.将两盏灯泡连接在同一电路中,用电流表测得流过这两个盏的电流相等,则这两个灯的连接方式是()A.一定是串联的B.一定是并联的C.可能是并联D.不可能是并联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