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学作品阅读解题技巧.ppt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解题技巧.ppt

ID:49623489

大小:398.01 KB

页数:47页

时间:2020-02-29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解题技巧.ppt_第1页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解题技巧.ppt_第2页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解题技巧.ppt_第3页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解题技巧.ppt_第4页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解题技巧.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解题技巧.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一)整体感知(情节概括)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考点2.为什么写(文章的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3、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面对这种试题,我们该如何下手呢?①对事件的完整叙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②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题型:1.文中哪些事情让“我”产生“

2、生命的囚笼”的感觉?请简要概括另外三件事情。(《生命的囚笼》P52)⑴“我”没能联系上姑姑,门卫不让“我”进入社区。⑵约尼太太忘带ID卡,守卫不让进入高尔夫球场。⑶“我”翻越栅栏闯入小区,众多守卫在小区里追逐搜寻“我”。⑷姑姑怀疑小鸟带有病毒,想报告守卫。情节概括题做题提点:1、找出要概括的事件的相关段落。2、关注概括事件的主语。3、用“(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结果如何”的格式进行概括。(二)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结合语境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或作品里的某人物的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理解重要的词语

3、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3、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4、具有指代意义的词语5、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6、有比喻、借代、反语等意义的特殊词语7、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推断词义方法一书籍是会提高人的:从野蛮到文明,从庸俗到崇高。高尔基这样说过:“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小小的梯子,我向上面爬着,从兽类到人类,走到更为理想的境地,到那种生活的憧憬的路上来了。”问:“兽类”在文中含义和作用是什么?答:“兽类”指野蛮和庸俗。作用:更形象地突出书籍的作用。小结:理清全文思路或段落层次,推断词义。化繁为简,归拢整合。推断词义方法二“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

4、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儿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魏巍《我的老师》)“狡猾”一词的含义是什么?狡猾:机灵,调皮小结: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词语临时义。由意及事,化虚为实。CccCi词义推断方法三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文中“刀法”“万像”“万龙点睛”比喻什么?刀法:喻教育方法;万像:众多的教育对象;万龙点睛: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小结:找出比喻、借代、象征的本体,准确理

5、解词语的修辞义绘画是普希金的一种表达方式。他大量的画,是绘在他诗作的手稿上。每当他诗情洋溢时,形象便在脑海里缤纷涌现。这是他独有的一种绘画状态。所以普希金的画大多画得很快,是他瞬间形象想象的灵性记录。他最爱画人物——各种面孔和各种表情。这些人物有的是虚构的,有的是现实中的人;他对这些人有爱有恨有讽刺有愤怒,这些人物是诗人在诗之外的一种表达。而且他从来不用画笔作画,只用写作工具——鹅毛笔和墨水来画。这表明他作画的欲望是被诗唤起的。列夫·托尔斯泰说他“用诗歌思想”;同样,他也用画思想”。(04年北京卷)推断词义方法四普希金“独有的一种绘画状态”是怎样的状态?(不超过10个字)“涌动着强烈

6、的诗情画欲”,或“用诗、同时也用画思想”,或“由诗激发出绘画灵感”等小结:把握词语关涉对象,准确推断词语指代义首先,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搞清称代词语替代对象是实词还是短语,是单句还是复句,是句群还是段落,是一段还是数段。其次,要确定是近指还是远指,再次,要明确是向前还是向后找。2.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4分)(《生命的囚牢》P52)⑴片刻间至少十几辆车赶到了那里,门卫解释了一下情况后他们便开始搜寻我。(“片刻间”能否删除?并陈述理由。)不能删除,“片刻间”强调时间之短,速度之快,表明守卫工作认真负责,也写出了守卫当时高度紧张的心理。⑵顿时,所有的车涌向了同一个地方,我马上知道了安瑞勒

7、的位置。(“涌”能否换成“驶”?并陈述理由。)不能替换,“涌”形象地写出车辆像潮水一般快速赶去的情景,强调车辆多,而“驶”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三)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1、体现文章或段落主旨中心的句子2、体现文章脉络层次的关键句3、内涵深刻、丰富的语句4、生动形象,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的句子一、体现主旨的句子要能把握全文的情感基调,要通过概括全文或全段的内容要点及文段所蕴含的情感来作答。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方法二、内含深刻丰富的句子,如果是议论抒情句要从其上下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