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景物形象.ppt

诗歌景物形象.ppt

ID:49632779

大小:379.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20-02-26

诗歌景物形象.ppt_第1页
诗歌景物形象.ppt_第2页
诗歌景物形象.ppt_第3页
诗歌景物形象.ppt_第4页
诗歌景物形象.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景物形象.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执教:徐正辉教学目标:掌握鉴赏景物形象方法技巧 学会分析描写景物形象的方法 掌握诗歌比较阅读答题技巧教学重点:鉴赏景物形象的方法, 了解答题模式,掌握答题技巧温故1、诗歌中景物类型有哪些: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诗中的景象一般有: 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 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

2、别等)、 色彩描写“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2、高考围绕景物形象有哪些题型?(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或某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怎样描写景物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3、怎样鉴赏景物形象?(1)诗中赏画。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物象的组合方式(远近、俯仰)☆画面色彩☆动态☆静态(2)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读一首

3、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特别提示:鉴赏流程:意象——意境特点——思想情感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

4、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之情等等,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4、诗歌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有哪些?远近、声色、动静、明暗、正侧、虚实、点面、白描细描、其他修辞知新【例题1】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

5、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答案: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

6、湖风景。(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答案:同意:诗的后两句写范成大由入相到出世,一方面突出了他漠视功名,淡泊利禄的高洁品行,另一方面也衬托出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的辱人贱行,同时还写出了诗人对范的崇仰、敬佩与赞美。不同意:前两句以景衬人,后两句以事写人,突出范的品格高尚。“人不至”更加衬托出环境的优雅,也突出地赞美了范成大达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尚境界。例2题西溪无相院(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

7、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答案: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答案: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吩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例题3】[2007年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独坐(节选)(王维)

8、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4分)答案:(1)本题考查意象意境的分析,注意要求是“具体说明”。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