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围岩分级.ppt

公路隧道围岩分级.ppt

ID:49648079

大小:2.33 MB

页数:117页

时间:2020-02-29

公路隧道围岩分级.ppt_第1页
公路隧道围岩分级.ppt_第2页
公路隧道围岩分级.ppt_第3页
公路隧道围岩分级.ppt_第4页
公路隧道围岩分级.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路隧道围岩分级.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公路隧道围岩分级 方法及实施作者:王石春目录1围岩分级概述1.1分级的目的与意义1.2围岩分级国内外现状1.3国内外部分分级方法简介1.4公路隧道围岩分级现状及修订的必要性2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2.1《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简介2.2公路隧道围岩分级(JTGD70-2004)目录3隧道围岩分级因素的定性划分和定量指标确定方法3.1公路隧道围岩分级因素3.2分级基本因素的确定3.3详细分级时岩体基本质量修正方法4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的实施4.1施工前阶段4.2施工阶段4.3岩体完整性定量指标Kv、Jv的现场确定方法1围岩分级概述1.1分级的目的和意义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规划、

2、可行性研究、勘探、设计和施工中正确的对岩土体质量和稳定性做出评价,即对其稳定等级做出正确的划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经济合理地进行岩土工程规划选点(址)、可行性评估、工程结构和对岩土体改良、加固设计、快速安全施工,以及建筑物安全运行的不可少的条件。分级目的不同,分级的方法也不同。例如以施工可挖性为目的,就有以可钻性、可爆性为出发点的分级;有以工程岩体稳定性评价、支护加固措施方法为目的,就有以稳定性等级划分为出发点的分级方法。国内外既有和现行的围岩分级方法多数属于围岩稳定性等级的划分方法。工程岩体(围岩)需要区分的是岩体稳定程度的不同,具有质量和稳定性的差别,是有序的,岩体的级别高,表示稳

3、定性好;反之,级别低,表示稳定性差。而“分类”一词,主要强调的是岩体属性的不同,它是不分序次的,它与工程岩体稳定性并没有确定的联系。所以近年来提出的工程岩体(围岩)分级方法中,均将“分类”修正为“分级”1.2围岩分级国内外现状国外应用较广的围岩分级,其中一些在我国有广泛的影响,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又相继出现了以评价围岩稳定性和确定支护型式为目的的分级,如劳弗(H.Lauffer)的按围岩稳定时间的分级(1958年)美国迪尔(Deere)按RQD值得岩体质量分级(1969年);挪威巴顿(M.Barton)以岩石质量指标Q的分级(1974年);南非比尼威斯基(Q.Z.Bien

4、ianwski)的节理化岩体的地质力学分级(1974年、1976年)等等(见表1)。表1国外部分工程岩体(围岩)分级法RcVp(弹性波速度)、龟裂系数隧道围岩强度分类(日本国铁研究所,1972)RQD/Jn(岩块尺寸)Jr/Ja(节理抗剪强度)Jw/SRF(围岩压力)岩体质量指标Q分类法(N.Barton,1974,1976,2002)RcRQDd(节理间距等)RMR分级法(Z.T.Bieniawski1973,1986,1979)RQD岩石质量分类(D.U.Deere,1969)Rc山区隧道围岩分类(法国)F(主要由1Rc/10确定)Rc:MPa岩石坚固性分级(普氏分类)定量指标名称国内,

5、20世纪50-60年代初,直至1972年,基本上沿用普氏f值分级方法,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开始,提出了各种结合各部门行业特点的围岩分级(分类)方法。1972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提出了以划分岩体结构类型为主的分类方法。铁道部、总参305部队同年提出了以围岩地质条件的定性描述,岩体结构特征和岩石强度并考虑其他因素的综合分级方法。随着地下工程锚喷支护技术的发展,各部门都提出了为锚喷支护设计、施工用的地下工程岩体分级方法。70年代随着声波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声波参数为分级参数的分级相继出现。表2例举了国内主要围岩分级方法,纵观国内外主要围岩分级方法,从早期以单指标单因素的分级方法,逐步发展为多因素

6、综合指标的分级方法和多因素定性、定量指标结合的分级,近年又提出了以多因素指标的复合指标——岩体质量系数的岩体分级。S(由R,E确定)Kv岩体工程质量指标(M)分级(杨子文等,1979,1983)I(Kv),f=tgфS=Rc/100(Rc:MPa)岩体质量系数(Z)分类(谷德振等,1979)定性描述Rc,Kv,Vp,S(围岩比)锚杆喷射混凝土技术规范(1985,国标)Rc,Kv,Vp水工隧洞设计规范(1988,部标)定性描述RcVpm为辅助指标(85年规范)铁道隧道设计规范(1975,1985,1999部标)定性、定量指标名称表2国内部分岩体(围岩)分级法岩石强度(由Rb,Is(50),r,

7、Vpm确定)岩体完整性(由Kv,Jv,RQD确定)结构面状态(由结构面强度系数Kf及延长度确定)修正系数(含地下水,地质构造,结构面方位,地应力方位等确定)水电站地下工程围岩分类(孔令誉等,1986,1988,1999部标)S(由rh/Rm确定,Rm—岩体准强度)Km(岩体完整性评分系数)Kw(地下水影响系数)围岩质量(Q)分类法(关宝树等,1980)Rc(或Ia),Vpm,dp(结构面平均间距)t(稳定时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