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氧自由基在动物机体内的生物学作用.doc

活性氧自由基在动物机体内的生物学作用.doc

ID:49657679

大小:4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3

活性氧自由基在动物机体内的生物学作用.doc_第1页
活性氧自由基在动物机体内的生物学作用.doc_第2页
活性氧自由基在动物机体内的生物学作用.doc_第3页
活性氧自由基在动物机体内的生物学作用.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活性氧自由基在动物机体内的生物学作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活性氧自由基在动物机体内的生物学作用*李建喜,杨志强,王学智(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50)摘 要:自由基是近年来在基础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较多的以氧(O)、碳(C)和氮(N)为中心的活性基团。其中活性氧是机体内最常见自由基,也是近年来对其体内外生物学作用阐述最多的自由基种类之一。正常情况下,该类自由基在抗菌、消炎和抑制肿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疾病或某些外源性药物和毒物入侵后,机体抗氧化体系可能会发生紊乱,自由基代谢平衡因此失调,从而导致生物膜和大分子物质发生脂质过氧化损伤。文

2、章对活性氧自由基在动物机体内的产生、性质和生物学作用,以及天然清除剂在机体内对自由基的抗氧化作用、自由基与疾病间的关系做了较全面综述。关键词:活性氧自由基;生物学作用;动物自Comberg(1900)提出有机自由基(organicfreeradical)以来,有关自由基在生命体系中生物学作用的研究相继开展了很多[1]。1956年,Harman等发现放射线诱导突变和诱发肿瘤的发病机理与自由基有关,该研究是自由基医学(freeradicalmedicine)史上的里程碑。1968年,McCord和Fridovich报道了超氧化物歧

3、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抗氧化的生物学作用,从而开创了自由基生物学的新篇章。自由基是机体内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活性元素,对生物体既有益又有害。正常情况下,生物体内有一套完整的抗氧化体系,可以维持自由基的代谢平衡。但是,当机体在某些疾病或外源性物质入侵后,自由基代谢可能会发生异常,从而诱发脂质过氧化反应,并可能导致组织细胞发生氧应激性损伤[2-4]。1 机体内的活性氧自由基及其性质1.1 自由基的产生和种类自由基(freeradicals,FRs)是指带不成对电子的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团。自由基的种类

4、很多,研究较多的以氧(O)、碳(C)、氮(N)为中心的活性基团,其中对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及其产物的研究最为活跃,其占机体内总自由基研究报道的95%以上。自由基的形成有3种方式[2]:①共价键的均裂;②单电子丢失;③单电子获得。机体内电子传递是自由基形成最普遍最易发生的途径;如高温、紫外线照射或电子辐射作用,也能导致分子裂解后形成自由基。生物体内自由基形成的机理非常复杂。氧化呼吸链是机体赖以存在的基础,其中有多次分级电子传递,O2是电子受体,所以会形成多种活性氧自由基,如O,·OH,HO

5、,H2O2和1O2等。在活性氧的作用下,组织细胞会因脂质过氧化(LPO)而产生许多脂自由基,如L·,LO·,LOO·,LOOH[5]。外源性化合物进入机体后,也可能导致大量自由基生成,如肾上腺素、CCl4和乙醇等会诱导机体产生·CCl3和·OH等自由基。机体内生物活性物质代谢异常后,也会导致自由基水平升高,如细胞内硫醇和对苯二酚等小分子物质发生自氧化反应,或蛋白酶(如黄嘌呤氧化酶)等的催化反应中,都会生成自由基[6]。另外,在炎症等病变过程中,白细胞发生呼吸爆发(respiratoryburst)后,机体内O和·OH水平会明显

6、升高。动物体内硒等微量元素缺乏时,自由基水平也会升高。1.2 自由基的典型理化性质自由基典型物理性质是顺磁性(paramagnetism),因此可以用电子自旋共振技术(electronspinresonance,ESR对组织内的自由基进行直接检测。)由于自由基外层具有奇数价电子,因此其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它既是电子供体,又是电子受体[2,5]。2 活性氧自由基对组织的损伤2.1 生物膜损伤生物膜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组成,脂质以磷脂为主,磷脂的主要成分是多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fatt

7、yacids,PUFAs,其中有多个弱键和不饱和键,自由基对其有很高的亲合力,因此生物膜易受自由基攻击[7]。活性氧作用于生物膜后,PUFA中LH会在R·的作用下,会启动LPO链式反应。但当LPO反应链遇到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维生素E和维生素C等抗氧化物,或产生损伤效应后就会终止[8]。红细胞膜发生LPO损伤后,通透性会增加,细胞变脆,易发生溶血。分析认为,这主要与红细胞膜含有丰富的PUFAs,并与O2接触机率高,以及循环中自由基的浓度相对较高等有关。在脂质过氧化产物中,醛类(aldehydes)

8、所占比例较大,其中丙二醛(MDA)被认为是LPO反应的代表性中间产物,有人认为它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也有人认为它与膜蛋白结合,会导致膜通透性增加,膜蛋白酶失活,或膜上的受体和供体被破坏,细胞代谢因此会发生紊乱[9]。线粒体膜在Fe2+和Cu+等作用下,其附近的H2O2分解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