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可违 (3).ppt

法不可违 (3).ppt

ID:49669448

大小:7.60 MB

页数:27页

时间:2020-02-29

法不可违 (3).ppt_第1页
法不可违 (3).ppt_第2页
法不可违 (3).ppt_第3页
法不可违 (3).ppt_第4页
法不可违 (3).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法不可违 (3).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做守法的公民第一框法不可违第五课中午12点,西安蓝田永辉超市,一名背着书包的初中女生刚走出超市,就被拦下,因怀疑她偷了东西。蓝田派出所民警赶到后,在女孩的书包中发现了“赃物”,都是一些巧克力、软糖等小零食,女生一进派出所就哭了起来,民警劝了半天,她才稍微平静下来。女孩姓林,今年14岁,是一名初三学生。小林说,自己身上有钱,就是学习压力大,心情郁闷,才会寻刺激偷点小东西。情境材料学习压力大,偷东西减压!你赞成中学生小林这种释放压力的方式吗?为什么?总价值也就30元左右。法律明确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

2、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指引作用法律告诉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那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评价作用一、违法无小事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行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底线是什么?不违法以下行为属于什么行为?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1.违法行为含义及分类违法行为“三兄弟”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探究与分享下列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镜头一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

3、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苏某限期归还手表。我国物权法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民事违法行为镜头二我们经常在公众场所看到他人喧闹起哄,扰乱公共秩序。此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上述行为扰乱了公共场所的秩序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行政违法行为镜头三社会中的一些人通过抢劫他人财物,不劳而获。此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上述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刑法规定,抢劫他人财物的应判处刑罚。刑事违法行为材料

4、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反的法律承担的法律责任所属违法类别一二三较轻较轻严重行政法民法刑法行政制裁民事责任刑事处罚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三类违法行为的不同点三类违法行为的相同点都是违法行为。2都要承担法律责任。31都有社会危害性。王某与刘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王某一怒之下,把刘某打成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1李某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4、5盏,被公安机关处于200元罚款。2甲把乙打成了重伤,丧失了劳动能力。3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4小明的爸爸开车闯红灯。5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5、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小试牛刀违法行为类别?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知识卡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合作探究1、你身边还有哪些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同桌两人讨论,在学习卡上呈现,四人小组交互,至少列举10个。2、全班分两大阵营:民事违法组和行政违法组探究:此违法行为的危害,承担的责任,启示。②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针对行政违法行为③依法从事民法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

6、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针对民事违法行为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三、如何做到遵章守法?课堂小结法不可违法律: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违法行为的含义: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违法行为种类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社会和谐的保证:遵章守法自己怎么做?认识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都要承担法律

7、责任法律是根高压线,谁碰上它谁触电;法律是个守护神,惩处违法护好人。课内检测1.图片“欠钱不还”属于何种违法行为()AA.民事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2.图片“谎报险情”属于何种违法行为()BA.民事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3.图片中涉及到“毒品犯罪”属于何种违法行为()CA.民事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ThanksForYourAttention谢谢配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