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 官场总校 王小平.ppt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 官场总校 王小平.ppt

ID:49709330

大小:1.19 M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2-27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 官场总校 王小平.ppt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 官场总校 王小平.ppt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 官场总校 王小平.ppt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 官场总校 王小平.ppt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 官场总校 王小平.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 官场总校 王小平.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题西林壁兴龙小学王小平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2、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背景资料:元丰七年(1084)春末夏初,苏轼畅游庐山十余日,被庐山雄奇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因此,他挥毫写下十余首赞美庐山的诗,这是其中的一首。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中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

3、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这两句充满了意味深长的哲理,并成为人们广为传诵的警句。《题西林壁》为苏轼47岁时所作。元丰七年(1084)四月,苏轼离任黄州、就职汝州时,途次江西游庐山,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总结庐山之游的绝唱。《东坡志林》第7条载:“仆庐山诗尽于此矣”,可见这首诗是苏轼的精心力构,也是他勘透世情的杰作,悟彻人生的妙谛。两诗写作,一先一后,时间相隔34年,一写登飞来峰,一写游庐山,地点相去一二千里。然而对读比较两诗,总觉字里行间似有同出一辙的蛛丝马迹。题目的含义: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

4、在江西庐山壁:墙壁意思:苏轼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古诗的意思:横看庐山是雄奇的大岭,侧看则是陡峭的高峰,随着视线的转移,从高处、低处、远处、近处各不同角度去看,景象各不相同。令人迷惑不能认识庐山的真正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处庐山之中。拓展阅读:1、《题西林壁》最后两句流传千古的原因。(50页)2、46页到50页。写话训练:描写一处景物。温馨提示:1、运用一些修

5、辞手法。2、可以是四季的景物。3、写一段话或一篇文章谢谢大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