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计大教案.doc

温度计大教案.doc

ID:49766023

大小:7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04

温度计大教案.doc_第1页
温度计大教案.doc_第2页
温度计大教案.doc_第3页
温度计大教案.doc_第4页
温度计大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温度计大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执笔人:王玲娟课题:4.1温度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课本,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温度计的使用方法。2.通过观察,学生知道温度计的结构,能说出它的量程、分度值,逐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实验,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温度,逐渐养成正确使用工具的良好习惯,同时也体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快乐及学物理的兴趣。学习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学习难点 液体温度计的设计。教学模式:六环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2、流程设计教学预设设计依据与意图非预设性生成反思:一、定向引导: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欣赏图片教材章前图---雾凇,面对如此神奇美丽的自然景观,你想了解有关它的哪些知识?例: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等等。想要弄清以上几个问题,我们就要探究形态各异的物质世界,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探究第四章:物态变化(板书)以上几个问题都有温度有关,所以今天我们就从大家熟悉的温度和温度计开始。板书:4.1温度计2、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二、自主学习自学课本p76-p77完成下列问题:出示练习:1、我

3、们把物体的-----------叫做温度。2、测量温度的工具--------。3、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规律制成的。4、使用温度计前,首先要看清温度计的------,或者说要看清它能够测量的------和—温度范围;其次,要看清它的分度值,分度值指------------------------。5、温度计上℃表示-------,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6、阅读课本小资料,填写表格中的空白

4、处。三、合作探究:1、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活动一:请位同学上来体验:根据课本p76“想想做做”得出结论:单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要想准确测量温度必须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温度计。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依据:《课标》指出:物理课程的价值应体现在: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意图: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千姿百态变化的求知欲,让学生感知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依据:建构主义

5、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学习者简单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由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依据: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即使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他们还是会根据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意图:让学生经历体验过程并读出正确结论。-6-演示:把自制的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注意观察现象。讨论交流:①、温度计的工作原理。②、如何将它改进,可以更准确、更方便、更实用。3、温度计的结构。出示课件结合桌

6、上的实物认识它的结构。4、温度计的使用:自学课本p78测量桌面上的三杯水的温度,讨论交流准确测量温度应注意的事项。播放课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5、体温计观察常见的温度计,结合平时使用使用的体温计找出他们的不足,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说得最多。(讨论交流)。四、精讲点拨: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再做点评。五、反馈练习:(出示课件)六、畅谈收获与困惑。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七、布置作业:1、阅读课本p79科学世界“从温度计说起”思考现代科技给人类

7、带来了什么?2、p80.1、2、3题做在书上。3、自制一个温度计并测出当天的气温。板书设计:第四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计1、温度的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2、单位:摄氏度(℃)3、测量工具: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结构:使用方法依据: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灵活地应用知识并促进知识的迁移。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设计能力、归纳分析能力,同时让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学习,体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快乐及其重要性。迅速处理来自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及时调控

8、课堂。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依据:新课程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意图:让学生了解科技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培养学生学生应用物理于生产生活实际的意识。-6-,-6--6-教师引导学生从因果关系和所起作用上分析.联系:它们的条件和结论是互逆的,性质与判定要证明的问题是不同的通过探讨实际生活中的非良构性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训练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本题是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可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